【廣告】
鑄銅青銅鼎
商代銅器的主要金屬成分是銅、錫和鉛,從測定結(jié)果看,各個時期的不同器物在合金比例上并不一致。商代早期的一件銅爵經(jīng)測定含銅92%,錫7%,而另一件錛則含銅98%,錫只有1%。武漢市黃陂區(qū)盤龍城出土的商代中期銅禮器中,有的含銅81~88%,錫5~8%,鉛1~6%;有的含銅71%,而鉛則高達21~24%。銅鼎的起源在我國原始社會的夏商周三朝時就出現(xiàn)了銅鼎。它是早的青銅器皿,古代銅器是指青銅時代的銅器及漢代以后直至明清時期的銅質(zhì)器物。頂上祥云中涌起四龍搶珠,正面鑄萬字,銅鼎,背面鑄壽字,均透雕。中國銅器起源很早。銅器鑒定的傳統(tǒng)方法是對器物的類別、器形、紋飾、銘文、銹色和鑄造工藝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對比來劃分和斷定該器年代、真?zhèn)魏蛢r值。是青銅器中重要的禮器之一。我國青銅器鑄造的鼎盛期是在商周時代,當時銅鼎被賦予了神圣色彩。除在多種典禮中使用外,還作為國家權(quán)力的象征,有著至高無上的、神圣不可的。
青銅鼎的形狀大體可分兩種:一種是圓鼎,另一種為方鼎。圓鼎一般是圓腹,二立耳置于口沿上,圓底或平底,下承三足。方鼎一般是長方形腹,左右二立耳置于口沿上,平底,下承四足。在銅鼎腹外側(cè)、立耳、足上,一般置以紋飾。有的銅鼎內(nèi)壁鑄有銘文。不同形狀和用途的青銅鼎,其名稱各有不同。在現(xiàn)在,人們不會把鼎作為一種權(quán)利的象征,他有著很深的深層含義存在在現(xiàn)代的社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