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掃描電鏡觀察到的CF表面不是很光滑,沿纖維軸方向存在著一些平行的溝槽,有時還會發(fā)現一些小的裂紋、凹坑等缺陷采用分辨率更高的掃描隧道顯微鏡觀察CF表面會發(fā)現CF表面呈現不均勻、不規(guī)則現象。在納米級圖像上可以看到CF表面存在很多凸起和凹坑。
微晶尺寸越大,處于CF表面晶界和邊緣位置的碳原子數目越少,表面活性越低,復合材料的LSS也越低。纖維經過表面處理后,結晶組織會變小,活性點增多,表面活性增大。原絲和熱處理條件不同,得到的CF結構是有區(qū)別的。熱處理溫度低,得到的CF表面比較粗糙隨著熱處理溫度升高,例如石墨化后的纖維,表面非常光滑,微晶尺寸較大,沿纖維軸向擇優(yōu)取向,活性點減少,這樣的纖維制得的復合材料界面粘接強度非常低,未表面處理的M40型碳纖維的環(huán)氧樹脂基復合材料的LSS只有30MPa左右。因此石墨纖維更需要表面處理,經過表面處理,其表面變得粗糙,溝槽加深加寬,同時表面晶體尺寸變小。
HPCF的誕生得益于澳大利亞學者J.D.Brook和G.HTalyor碳質中間相微球的發(fā)現,它是各向異性瀝青碳纖維開發(fā)的科學基礎;高的性能碳纖維是由UCC的LS.Singer等人于1970年開發(fā)可紡性好的中間相瀝青及全套工業(yè)化生產技術,關鍵構想是將瀝青原材料轉變?yōu)橹虚g相或液晶瀝青,它會因流動和剪切力而取向, 1926年UCC建立年產230ta規(guī)模生產線,實現了HPCF工業(yè)化生產。從1979到1982Thornel P-100, P-120(拉伸強度為2.2GPa ,拉伸模量分別為724GPa和827GPa)產品陸續(xù)投放市場。
質輕高強: 碳纖維板材廣為人知的優(yōu)點就是質輕高強,其期的僅有1.7g/cm3 ,是鋁合金的百分之60 ,不到鋼的1/4 ,是新型減重材料,在輕量化的結構件中應用廣泛,例如無人機外殼。同時, 碳纖維板材其抗拉強度、彎曲強度、剪軔強度均要優(yōu)于多數金屬結構材料,有效滿足使用強度所需。
熱學性能: 碳纖維板材的生產需要經過石墨化以及碳化,而這兩個過程的溫度很高,所以碳纖維材料本身的工作溫度非常高,但是在實際使用中,碳纖維與樹脂結合,構成碳纖維板材,所生產的制品工作溫度一般在150°C ,而現在研發(fā)出來的熱塑性碳纖維材料的工作溫度則能達到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