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拔罐療法常用的幾種操作方法
拔罐是利用燃燒、抽吸、擠壓等方法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罐吸附于體表特定部位(=,產生廣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現(xiàn)象,而達到防病的目的,強壯身體的一種理療方法。
火罐法
(1) 閃火法:用鑷子或止血鉗等挾住乙醇棉球,或用紙卷成筒條狀,點燃后在火罐內壁中段繞1~2圈,或稍作短暫停留后,迅速退出并及時將罐扣在施術部位上,即可吸住。此法比較安全,不受體位限制,是較常用的拔罐方法,需注意操作時不要燒罐口,以免灼傷皮膚。
(2) 投火法:將紙折成寬筒條狀,點燃后,投入罐內,然后迅速將罐扣在施術部位。此法適用于側面拔,需注意將紙投入罐內時,未燃的一端應向下。若燃燒后罐內剩余紙筒條的長度大于罐口直徑稍多時,此法即便是用于仰臥位拔罐,也不致灼傷皮膚。特別提醒,拔罐療法為中醫(yī)特色操作,請務必由專業(yè)人員操作。
(3) 貼棉法:用直徑約為2cm左右的棉花片,厚薄適中,浸少量75%~95%的乙醇,貼在罐內壁的中段,以火柴點燃,扣在施術部位上,即可吸住。此法多用于側面拔,需防乙醇過多、滴下燙皮膚。特別提醒,拔罐療法為中醫(yī)特色操作,請務必由專業(yè)人員操作。
水罐法
一般是先用5~10枚完好無損的竹罐,放在鍋內,加水煮沸,用鑷子將罐口朝下夾出,迅速用涼毛巾緊捫罐口,立即將罐扣在應拔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膚上。
抽氣法
先將備好的抽氣罐緊扣在需拔罐的部位上,用抽氣筒將罐內的空氣抽出,使之產生所需負壓,即能吸住,此法適用于任何部位拔罐。
?拔罐療法的運用
留罐法:罐吸拔在應拔部位后滯留一定時間的方法。
走罐法:罐具吸拔住后,將罐自上而下反復拉動至皮膚潮紅。
刺血拔罐法:用消毒后的三棱針灸破穴位病灶部表皮,使之出血,然后立即拔罐。
刺血拔罐法:用消毒后的三棱針灸破穴位病灶部表皮,使之出血,然后立即拔罐。特別提醒,拔罐療法為中醫(yī)特色操作,請務必由專業(yè)人員操作。
重慶康立中醫(yī)康復理療培訓學校課程包括:針灸、推拿、拔罐、刮痧、艾灸等疾病的調理、泄血療法等課程。
?拔火罐好處
1、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 拔罐療法通過排氣造成罐內負壓,罐緣得以緊緊附著于皮膚表面,牽拉了神經、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體,可引起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調節(jié)血管舒、縮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從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
2、幫助體內廢棄物的排出
負壓的強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張開,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強,皮膚表層衰老細胞脫落,從而使體內的有害素、廢物加速排出。
3、排出體內濕寒氣
我們可以通過拔火罐,將身體里的濕氣、寒氣,通過皮膚組織滲透出來,從而排除邪氣,讓人精神百倍,老病除。
4、緩解組織損傷
拔火罐對于人體局部的組織損傷、腰間盤突出等癥狀,有一定的功效,長期或定期進行拔火罐,可以減輕身體疼痛,緩解組織損傷、腰間盤突出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