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油莎豆相較于其他油料作物更易栽培,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不苛刻。我國南北各地的沙灘、丘陵、林間等均可種植,且抗旱抗?jié)?、易種易管,可以單種也可以與其他作物套種。其播種、管理、收獲、貯藏與花生相似,喜光、好氣、耐旱、抗鹽堿,同時對光周期、溫濕度等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不嚴格,年均氣溫在20oC以上即可。整個生長周期為130天左右,病蟲害很少[1],是目前油料作物中產量的作物[2]。

油莎豆
屬莎草科(Cyperaceae) 莎草屬(Cyperus) 多年生草本植物, 通常被稱為油莎草、人參果、人參豆、鐵荸薺、地下核桃、地下板栗等。喜溫暖濕潤氣候, 原產非洲地中海地區(qū), 現分布于非洲、歐洲、亞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熱帶、帶和溫帶地區(qū)。我國于1952 年從前蘇聯引進油莎豆, 作為一年生作物栽培, 又于1960年從保加利亞重新引進,油莎豆具有播期長、生育期短;抗逆性強、適應性廣、易栽種;病蟲害少、管理粗放;耐肥性強等方面的特點

油莎豆
油莎豆可提取天然。油莎豆塊莖性 辛、甘、溫,有疏肝、健脾和健胃功效,有助于肝郁氣滯所致的脅痛、胸悶,及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胃痛納呆、脾虛食少、食積停滯、等癥。對油莎豆富含的活性物質進行提取,可用于制造生物藥品。
油莎豆可加工成多種健康食品。油莎豆營養(yǎng)成分豐富,可加工成上百種健康食品;國外有的廠家已經生產出油莎豆的飲料、可樂、奶粉等嬰幼兒、老年。
油莎豆榨油后的餅粕還可用于提取淀粉、糖和釀制白酒等。油莎豆榨油后的餅粕含有淀 粉、糖等營養(yǎng)物質,通過一定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手段,可提取淀粉、糖等產品,作為食品加工原料使用。油莎豆榨油后的餅粕在熬糖、釀酒之后,糖渣、酒糟 還可加工成喂養(yǎng)畜禽的蛋白飼料。

將
油莎豆作為制備食用油的原料制備食用油,所制備的食用油含有豐富的油酸,同時含有豐富鈣鎂硒等微量元素, 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為實現此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油莎豆食用油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選擇顆粒均勻無硬質雜質的油莎豆,經過風選,去除原材料殘留、雜草、泥沙;②、去雜后的油莎豆物料輸送至滾動清選篩進行噴淋清洗,去除附著物料表面的雜質;③、風干,經封閉通道用強風吹干物料表面水份;④、破碎將蒸炒熟的油莎豆物料打制成粒徑為3_9mm的顆粒,并至封閉絞龍內輸送至炒鍋;⑤、蒸炒,在105-115°c的溫度下蒸炒15-25分鐘,至油莎豆的果肉呈淡黃色;⑥、將蒸炒為淡黃色的油莎豆封閉在絞龍內輸送至螺旋壓榨機,控制油莎豆物料的進出速度,根據出料的殘油量,調整出口料間距,達到出油率12—25%為止;⑦、過濾將經壓榨的毛油過濾進行油漬分離,保持毛油的溫度在60-70°C,經泵輸送至暫存罐;⑧、一次降溫,使毛油的溫度降至室溫20-25°C,加入重量為油量重量的0. 的助濾劑;⑨二次降溫將毛油的溫度降至10-15°C后靜置48小時;⑩、靜置沉淀后的毛油進行過濾后輸送至成品罐。進一步地,在步驟④中蒸炒采用自動旋轉蒸炒鍋蒸炒油莎豆物料;步驟⑥中,破碎好的油莎豆物料經提升機輸送到螺旋壓榨機;步驟⑦中,采用板框壓濾機或150-200目的管道過濾器過濾毛油。進一步地,步驟⑧中,經榨機出來的毛油先采用自來水于低速攪拌下,散熱冷卻或采用板換使降毛油的溫度至室溫;步驟⑨中,二次降溫采用冷凍鹽水或冷卻機,但將油質降溫至10-15°C ;步驟⑩中,靜置沉淀后的毛油采用泵輸入板框壓濾機中進行過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