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tǒng)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lián)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并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zhèn)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業(yè)務修養(yǎng)。張三攤了攤手,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顯然,讓人物說話有多種方式,寫語言可以不用出現“說”而是在語言前面加上動作和神態(tài),通過一定的訓練掌握這樣的技巧讓孩子的寫作水平切實得到提升,讓他們學會細節(jié)描寫,不會僅干巴巴的地寫“某某說”。
“知識也有保質期”作為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可能是羈絆。因為過多的實踐經驗有時會阻礙教師對新知識的接受,也能一時地掩蓋教師新知識的不足,久而久之,勢必造成教師知識的缺乏。缺乏知識的教師,僅靠那點舊有的教學經驗,自然會導致各種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這時舊有的教學經驗就成了阻礙教師教學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的障礙。當然,并不是所有古詩文都要背,我依然強調背誦經典詩文,且越多越好。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礎上,打破堅冰一樣的由陳舊的知識和經驗 累積起來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理念必然充滿生機和活力。
粗心,因為孩子做題準確率不高
家長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時,每個詞是一次輸入正確,還是不斷刪除修改?這個也是準確率的問題。如果平時做事力求“一遍做對”,“每遍都提升”,關鍵時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對。這需要用心投入,反復多次后才能成為本能。如果做錯了,覺得“沒關系”,常常會造成多次也無法做到比較好的狀態(tài)。另外,準確率還和“做題量”以及“題目類型”有關。這里需要強調一點: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遠離名著,培養(yǎng)孩子閱讀經典名著要從小引導,循序漸進。
● 解決辦法:每次做題都認真對待,提高準確率,爭取會做題,建立錯題本。也可以給自己制定訓練的計劃。每次認真分析錯誤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績。
粗心的危害不言而喻,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后總有很多同學痛心不已,感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分析試卷后得出結論:又是粗心惹的禍!而且粗心這個壞毛病“貌似”由來已久,總也改不掉。
粗心只是一種不好的習慣,一定能改掉!之前嘗試過卻沒有成功的同學,只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而已。下面總結出來的幾招,渴望徹底改掉粗心習慣的同學可以試一試。
語文寫作技巧
一段話里至少出現6個標點
很多孩子不會用標點,習作中常只有逗號句號逗號句號,甚至逗號都沒有,把老師讀到斷氣為止。針對這個現象,可以讓孩子進行“一段話至少出現6種標點”的技巧訓練。比如,。?!……:“”
1、一句話說完,畫個小圓圓(。句號)。
2、中間有停頓,小圓點帶尖(,逗號)。
3、并排語氣詞,點個瓜子點(、頓號)。
4、并排分句間,逗號頂圓點(;分號)。
5、引用原話前,上下兩圓點(:冒號)。
6、疑問或發(fā)問,耳下墜耳環(huán)(?問號)。
7、命令或感嘆,滴水下屋檐(!感嘆號)。
8、引用特殊詞,蝌蚪上下翻(“”引號)。
9、轉折或注解,直線畫后邊(——破折號)。
10、意思沒表完,六點緊相連(……省略號)。
這些標點你的作文中都有嗎?沒有的話請嘗試用起來。
經過幾次訓練后,你會發(fā)現孩子的驚人變化:意味深長的句子會寫了、人物語言會加進去了,心理活動結合進去了,還會用反問句了,這些句子加進去后,文章當然生動起來。
一位作家就曾用這種方法對自己作文寫不好的孩子進行訓練,收效明顯,進步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