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蘋果套袋的意義
蘋果套袋有近百年的歷史,開始套袋的目的是防止病蟲,果袋當時是用書紙或報紙制作的。后來為生產可供出口的紅富士蘋果,此后套袋技術很快在全國推廣,目前已經成為生產出口蘋果的必要措施。套袋時期從提高果袋套袋成功率和果實以外觀為主的綜合品質考慮,套袋適宜時期為生理落果后的初期。果實套袋技術主要應用于蘋果、葡萄、梨、桃、芒果、香蕉等果樹樹種。
蘋果套袋后的好處:
1、著絲均勻艷麗,果皮光亮細嫩。套袋后果實著色可達全紅果面光潔美觀,無果銹,外觀好,據實踐證明,果面著色普遍在80%左右。
2、防病蟲。水果套袋后,果實與外界隔離,病菌、害蟲不能,可有效防止斑點病等病蟲的危害。
3、減輕冰雹危害。冰雹多發(fā)生于幼果期,此時果子尚小,懸于果袋中,冰雹落到膨脹的果袋上,減緩了它的機械沖力,可使果實免受其害。
4、有利于生產。使用套袋后,噴灑的藥不會直接接觸果實,同時也減少了打藥次數(shù),可以有效的減少了藥的殘留量,有利于生產無公害,為出口打下基礎。
須防治的病蟲害及藥劑的具體安排
1、謝花后7天左右
此時,蘋果剛座果,果面有一層茸毛,病菌不易侵染果面,因此主要應預防斑點落葉病菌侵染春梢葉片,同時花前沒有預防霉心病的此時應該預防。
蟲害主要有綿蚜、紅蜘蛛、蘋小卷葉蛾、金紋細蛾、綠盲蝽、棉鈴蟲等。
藥劑安排:綠云凱歌(或綠云羅克、安歌等)+功夫+阿維類殺螨劑+綠云肽神(或海之寶) 滅幼脲
2、謝花后20天左右
此時蘋果茸毛開始脫落,茸毛脫落后形成的皮目正是病菌侵染果面的入口,因此應主防輪紋、、紅點病侵染果面,同時兼防斑點落葉侵染嫩梢。
蟲害主要是綿蚜、康氏粉蚧、棉鈴蟲等。
藥劑安排:綠云羅克 金家托(或撲菌靈)+新綿貝+綠云肽神
3、套袋前1-2天
套袋前要防好輪紋、病,傳統(tǒng)的甲托、多菌靈效果很好,同時褐斑病開始侵染25天以上的老葉,應提前預防。
蟲害主要要防好康氏粉蚧,以防套入袋內,其次為黃蚜、綿蚜等。
藥劑安排:綠云凱歌(或綠云羅克)+金家托(MAS甲托水懸浮劑)+吡蟲啉+肽神(或海之寶)。
4、三遍營養(yǎng)劑不可少
紙袋:雙層紙袋要求外袋紙質能經得起風吹、日曬、雨淋、透氣性好,不滲水,遮光性好,紙質柔軟,口底膠合好,內袋臘質好且涂蠟均勻,日曬后不易蠟化;袋口要有扎絲,內外袋相互分離。鑒別方法是:一看有無商標生產廠家;二看紙袋的抗水性和透氣性。好的紙袋在水中浸泡8小時以上揉搓不易破碎;三看紙袋規(guī)格。套袋應于每天上午9點至下午6點,選晴天抓緊進行,陰雨天或露水未干時不宜套袋。較理想的紙袋規(guī)格是外袋19.5厘米×15厘米,內袋16.5厘米×14.5厘米。四看紙袋的外觀質量,不開膠,不掉絲,通氣孔、排水口適中。
套袋方法:套袋前3~5天,將整捆果袋用單層報紙包好,埋入濕土中讓袋體潮潤,亦可噴少許水于袋口處,以方便扎緊袋口。果園噴藥后應間隔2~3天再套袋。套袋應在早晨露水消失后進行。用清水滴落在果袋外紙上,水在果袋外紙上若形成水珠滾動狀,說明果袋防水性好。方法為:左手托住紙袋,右手撐開袋口,將紙袋和通氣口完全鼓脹撐開,然后將果袋套在果實上,果柄置于紙袋縱向切口基部,然后從袋口兩側依次“折扇”,折疊袋口于切口處,把捆扎絲扎緊,輕重適宜。嚴防雨水、從封口處進入袋內。整理果袋,使果實位于果袋中央的懸空位置。套袋順序是先樹冠上,后樹冠下;先樹冠內,后樹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