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桂花原產(chǎn)我國西南和南部,性喜涼爽而濕潤,稍耐陰,適應性較廣,可作庭院綠化或盆栽觀賞,是我國著1,名的傳統(tǒng)園林香花觀賞植物。
桂花的花可熏茶,做桂花糖和制作糕點,也可作釀酒的配料,入藥有化痰止1,咳的功效。
桂花的繁殖可采用壓條、嫁接和扦插等方法。壓條可在春秋兩季進行。作繁殖的樹1,好預先傾斜種植,盡量讓枝條同地面接觸,以利壓土。作壓條的枝條自上而下削3~4厘米的斜口呈“鴨嘴狀”深度為枝條直徑的一半,把枝條彎曲壓入土中,并豎直壓條的上端。壓后經(jīng)常淋水保濕,促進生根。一般3個月左右出根,待根系發(fā)達時,即可剪離母株移植。扦插法選用半成熟的枝條,1,好從幼樹上選當年生的健壯枝條,剪成長約10厘米,上部保留2個葉片,插入通風陰蔽的沙床內。
桂花根系發(fā)達,易栽培,適宜在微酸性或中性的疏松土壤生長。桂花萌發(fā)力較強,成年樹每年一般抽梢2次,幼樹2~3次,春夏間在主干基部及中部萌發(fā)大量的新枝,形成叢生狀態(tài),影響上部枝干生長,因此,要注意修枝整1,形。冬季要剪除枯枝、病蟲枝及老枝,春季及時清除萌蘗,減少養(yǎng)料消耗,又保證樹形的美觀。
狀元紅Osmanthus介agrans 'Zhuangyuanhong' 灌木或小喬木,樹冠圓球形,分枝較多。樹皮暗灰色,皮孔圓形。葉厚革質,長橢圓形,長1112厘米,寬3^-4厘米;葉面較平整,葉緣反卷,全緣,先端偶有疏齒;基部楔形;先端短尖至長尖、反曲;側脈9-I1對,網(wǎng)脈兩面明顯;葉柄長約10毫米?;ㄉ燃t,花冠稍內扣;雌蕊不發(fā)育,花后不結實?;ㄆ?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產(chǎn)于浙江金華。
籽丹桂Osmanthus fragrans 'Zidan'小喬木,樹冠半球形。葉長橢圓狀披針形,長7.5-12厘米寬2-3.5厘米,葉面微呈U形;基部楔形;先端突尖或漸尖;側脈明顯,10-12對;葉緣1/4以上有粗齒;葉柄長1.2-1.5厘米。葉腋內有花芽1-2個,每個花芽有小花4^-9朵?;ü谥睆郊s0.8厘米.雌蕊發(fā)育正常,花后結實。產(chǎn)于江蘇南京、浙江杭州、廣西桂林和湖北武漢.
唐代四朝宰相李德裕(787~850)在其任職20年間,收集了許多花木,引種到洛陽郊外他的別墅所在地。據(jù)其撰著的《平原山居草木記》一書1,記載,單是桂花品種就有5種之多。包括:“剡溪(今浙江嵊縣)之‘紅桂’,鐘山(今江蘇南京)之‘月桂’,曲阿(今江蘇丹陽)之‘山桂’,永嘉(今浙江永嘉)之‘柴桂’,剡中(今浙江嵊縣)之‘真紅桂’?!睍刑峒暗摹t桂’和‘真紅桂’,可能是秦漢年間被命名為丹桂的這個淡紅色丹桂品種,經(jīng)過歷代人工選優(yōu)培養(yǎng),演進成為唐代的‘紅桂’和‘真紅桂’。
宋明以來,丹桂類品種的選育工作繼續(xù)向把戲亮麗、艷紅的方向打開,從而為今天‘狀元紅’和‘朱1,砂桂’的誕生,1發(fā)清楚有利的物質基礎。茲錄載明太祖朱元璋詠《紅木犀》一首作為佐證。詩日 “秋入幽巖桂影團,香心粟粟照林2,丹;應隨王母瑤池宴,染得朝霞下廣寒。”
狀元紅桂花苗的命名依據(jù) ,首要是依據(jù)品種性狀,命名“狀元”,意指“冠1,軍”或“精品”;命名“紅”字,說明把戲純紅,并非一般丹掛品種的淡紅或橙黃色。前后兩項吞并,遂定名為‘狀元紅’。
談起‘狀元紅’這個傳誦已有多時、家喻戶曉的名字,還有以下一段前史傳奇故事。宋代與蘇軾交游唱和的僧仲殊,有詞賞識桂花曰:“桂則一名,種分三色......許多文人爭攀折。嫦娥道:‘三種清香,狀元是紅、黃為榜眼、白探花郎。”本處借用這一典故,說明‘狀元紅’這一桂花品種的確出類撥萃,把戲猶如古代殿試名(狀元),披穿上皇帝恩賜的紅袍色彩一樣的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