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反手處理上旋或下旋球靠近身體的位置好象不同,是這樣嗎?
反手在處理出臺球時,一般采用反手拉的手段,那么在處理下旋和上旋時會有區(qū)別。
下旋球,球速相對稍慢,可以有時間做動作,由于是下旋球,一般好的擊球時機是在下降初期或高點期比較好借力,擊球時揮拍軌跡稍向上再向前。
針對上旋球時,球速較快,那么動作就相對要小一點,在來球的上升期去主動迎球借力擊球,擊球軌跡以向前揮拍為主。
簡而言之,下旋球動作稍稍大一點,稍低,擊球時可稍晚一點,開始練習時可以等下降初期,而上旋球,要迎前擊球,動作要小,緊湊些。
接發(fā)球,如何判斷球旋轉和是不是出臺?
判斷球的旋轉:可從三個方面進行判斷。一是看揮拍路線。反手在處理出臺球時,一般采用反手拉的手段,那么在處理下旋和上旋時會有區(qū)別。以右手執(zhí)拍為例,球拍從右往左揮動,通常是左側旋球,球拍由后往前揮動,可發(fā)出上旋、下旋和奔球。二是看拍型傾斜角度。拍型直立,發(fā)出的多為側旋或不轉、奔球等,拍型后仰較平,發(fā)出的球多為下旋等轉球。三是看球拍觸球部位。用球拍的前端觸球摩擦是下旋性質的轉球,用球拍的后上部觸球,發(fā)的多是不轉球。這是單一旋轉球的發(fā)球判斷方法。事實上,實際情況中單一旋轉的球不太多,多是復合旋轉的球。如,側上旋、側下旋球等。
判斷球是否出臺:發(fā)球高手可用相同的動作,相同的落點發(fā)出臺內球和出臺球,因水平較高,不在此研究之列。手腕、腹部、腰這時候是一個準備發(fā)力擊球的過程,相當于蓄力而蓄力這部分的動力來源來自于腿。對普通愛好者而言,注意觀察發(fā)球者的幾個要點就能幫助你判斷來球是出臺還是不出臺。一看球的先一落點??拷拙€,多為出臺的長球,靠近球網,臺內短球居多。二看揮臂動作。由后往前揮動,多是出臺長球,由上往下或前下揮動,臺內短球多一些。二者綜合起來考慮,長短球就容易判斷了。
正手攻球和拉球時,感覺腰部,小臂,手腕都有控制路線的可能,但那一個部位是正確的呢?
正手攻球和拉球,一般來說,靠小臂控制壓低弧線——前沖弧圈和高吊弧圈就是典型例子,手腕的調整決定出球線路——打直線和斜線很能說明問題,手腕的“撇”在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3揮臂在蹬腿和轉腰使得球拍有了較高速度的基礎上,發(fā)力揮臂擊球,可使球獲得更高的速度或旋轉--與猛摩契合。至于說腰,主要是承擔力量的傳遞并帶動大臂揮動,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況是這樣,但實戰(zhàn)中來球千變萬化,有時候身體不到位、腳步沒跟上,小臂、手腕就協(xié)調作用對擊球線路進行調控,所以,不能單獨的說就是哪個部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