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過淺,根露在外面,易曬死或倒伏,影響成活率。將種苗垂直緊靠溝壁栽下,使根部垂直,不得彎曲,否則靠溝壁處不易發(fā)根。栽后覆土、壓緊,使根部與土壤密接,再用雙腳夾苗踩實,使苗株直立穩(wěn)固。栽后立即澆1次定根水,以利早發(fā)新根。麥冬栽后約15天返青,發(fā)現(xiàn)死苗及時拔除,選陰天或傍晚補種。栽后15天須松土除草1次,以后選晴天每隔1個月或半個月除草1次,促進幼苗早分蘗,多發(fā)根。10月以后,宜淺松土,勿傷須根。麥冬植株矮小,應做到田間無雜草,避免草荒。
將洗凈的麥冬攤放在曬席或曬場上暴曬,干后再用手輕輕揉搓,再出曬,如此反復幾次,直至搓掉須根,用篩子篩去雜質(zhì)即成。若遇陰雨天,可用40℃-50℃文火烘10-20小時,取出放幾天,再烘至全干,篩去雜質(zhì)即成商品。一般可畝產(chǎn)干麥冬150公斤左右,高產(chǎn)時達250公斤。麥冬以粒大而長、形似棱狀、肉實色黃白者為佳。敲松基部,分成單株,用稻草捆成小把,剪去葉尖,以減少水分蒸發(fā)。立即栽種。栽不完的苗子,將莖基部先放入清水浸泡片刻,使其吸足水分,再埋入陰涼處的松土內(nèi)假植,每日或隔日澆1次水,但時間不得超過5天,否則影響成活率
澆水栽后及時澆水,以保幼苗成活。成活后松土、保濕,天旱時澆水。但不可澆水過勤,以保持表土疏松,地下濕潤為宜。為了充分利用土地,在畦埂上可間作玉米,既能收到糧食,又不影響麥冬生長。追肥麥冬是喜肥植物,除施足基肥外,少要追兩次肥,一次在6?7月間,每畝用尿素50斤,撒于畦內(nèi),然后澆水,第二次在9月上、中旬,每畝用腐熟的人糞尿2000斤,加水稀釋后灌于畦內(nèi),也可用氮磷鉀復合肥料80斤,撤于畦內(nèi),施肥后澆水。
林下景觀和復層栽植小葉麥冬草喜疏陰環(huán)境;在有遮陰的地方生長茂盛,適用在喬、灌、花、草多層配置的下層栽植,營造自然生態(tài)植物群落??捎行Ц采w樹下裸土壤,改善林下不良景觀,提高單位面積的生態(tài)效益。 特殊空間綠化 麥冬根系發(fā)達,耐旱,適應性強,可在河坡、路邊、樹穴、石縫、墻角、花壇邊緣、綠籬腳下等處正常生長,具有拓展綠化空間,美化景觀,發(fā)揮更大生態(tài)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