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方式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是的繁殖方法。一是將母株叢全部挖出,重新分栽;另一種是由母株叢一側(cè)挖出一部分植株做種苗,留下的讓其繼續(xù)生長。挖苗和分苗時要盡量少傷根,隨著挖苗和分苗隨即栽苗。種苗挖出后應(yīng)抖去泥土,一株一株地分開或每2~3個芽片為一叢,由母株上掰下。將根莖下部生長的老根、朽根和病根剪除,只保留1~2層新根,并把過長的根剪去,約留10cm長即可。 [11
[12] 防治方法:常用等量式0.5%~0.6%的波爾多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8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防治,出現(xiàn)病害后7~10天噴1次,共噴2~3次。 [6] 葉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和花薹。葉片初生淺黃色小斑點,擴大后呈橢圓形暗綠色病斑,后發(fā)展成梭形或紡錘形大斑,邊緣深褐色,中央由黃褐色變成灰白色,病斑四周有黃色暈圈;濕度大時,病斑背面有粉紅色霉層。干燥時易,病重時全葉發(fā)黃枯死?;ㄞ犯胁?,癥狀與葉部相似,有時多個病斑愈合成長達(dá)10多厘米的凹陷病區(qū),病斑上常有較厚的淡紅色霉?fàn)钗铮p者影響花薹生長及花蕾形成,重者花薹折斷而枯死。

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在病葉、薹稈和土壤中越冬,借風(fēng)雨傳播。田間一般3月中下旬開始發(fā)病,是每年黃花菜發(fā)生早的一種病害;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發(fā)病重,6月下旬停止蔓延。 [13] 防治方法:農(nóng)業(yè)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合理施肥,增強植株抗病性;采摘后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藥劑防治。在發(fā)病初期,及時用50%速克靈可濕性15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或36%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湖南省用三色粉(熟石灰、草木灰、20:10:1)在雨后噴撒,每畝45~60千克,兼有預(yù)防和治果。
褐斑病危害葉片,病部初生水漬狀小點,后變成淺黃色至黃褐色紡綞形或長梭形病斑,邊緣有一條非常明顯的赤褐色暈紋,再外層與健部交界處有一圈水漬狀暗綠色的環(huán)。病斑比葉斑病略小,一般為0.1~0.2厘米×0.5~1.5厘米,有時病斑愈合成不規(guī)則狀,后期病斑中央密生小黑點。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借風(fēng)雨傳播,一般發(fā)生在6~7月。 [13] 防治方法:在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600~800倍液、50%托布津可濕性500~800倍液噴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