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假肢穿在我們身上,跟正常肢體一樣,除了要支撐體重,還有各種力會作用到我們的假肢上,為了滿足基本的步行需求,減少患者穿戴過程中的不適感和患者穿戴假肢后的步態(tài),需要對假肢進行對線。懸吊方式的改革,不僅大大減輕了假肢的重量,減少了假肢行走時活塞運動對殘肢產生的磨擦,也使殘肢免除了懸吊裝置的束縛,有助于殘肢的血液循環(huán),有效避免了穿戴傳統(tǒng)假肢后導致殘肢肌肉急劇萎縮的不良后果。 現代假肢采用了全接觸式的符合人體解剖形態(tài)的設計,小腿假肢的接受腔口型利用了膝關節(jié)的突起部分,一般不需懸吊裝置即可固定。
安裝假肢以前建議先用彈性繃帶纏繞殘肢一段時間,纏繞彈性繃帶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殘肢組織液的回流,促進殘肢定型,穿上臨時假肢后不至于殘肢萎縮太快。 防止殘肢肌肉萎縮。要根據康復師的指導進行殘肢肌肉訓練。防止假肢受較大外力擠壓、碰撞以及高溫、潮濕等(防水性假肢除外)。 假肢,又稱義肢,是人體截肢后用于代償缺損肢體的人工體外裝置,分為上肢假肢和下肢假肢兩大類。傳統(tǒng)假肢的主要材料,下肢假肢以鋁質材料為主,也有少量木制和皮制的;上肢假肢則以塑料為主材。
受殘肢汗?jié)n的侵蝕,長時間不清潔的接受腔會產生大量細菌。應每晚就寢前用肥皂水滲透的毛巾擦拭接受腔的內壁。假肢穿在我們身上,跟正常肢體一樣,除了要支撐體重,還有各種力會作用到我們的假肢上,為了滿足基本的步行需求,減少患者穿戴過程中的不適感和患者穿戴假肢后的步態(tài),需要對假肢進行對線。截肢患者初期穿戴假肢進行康復訓練的時候是不能直接進行步態(tài)訓練的,他需要進行一個為期2-3天的站立負重訓練,需要讓殘肢慢慢適應負重的感覺,促進殘肢進一步的定型。
大腿殘肢的殘端也有大約20-30%的承重能力。通過關節(jié)離斷、關節(jié)附近骨松質部位截肢以及保留部分足底的足部截肢得到的各種殘肢在短時間練習后能很大程度承重,具有100%的承重能力。殘端在假肢中的承重能力還取決于接受腔的形態(tài)和材料。硅膠小腿和大腿假肢技術在材料和技術上給全接觸和殘端承重提供了條件。盡管如此,在現今的小腿和大腿假肢裝配中,仍然能見到許多沒有達到全接觸和殘端承重要求的接受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