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平措頓珠先生還借鑒了三弦、琵琶等彈弦樂器的演奏方法 ,在扎木聶上采用了換把演奏,一般可換三個把位,達三個八度,并能轉(zhuǎn)調(diào)演奏。使扎木聶可更廣泛的用于獨奏、合奏或伴奏。
彈奏時將琴持在右肩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用拔奏,發(fā)音渾厚、響亮,和三弦音色相似。以前,札木聶只有一種,經(jīng)過改良,已經(jīng)發(fā)展出了高、中、低音的札木聶,滿足了演奏不同樂曲的需要。
牛角琴
是藏民族古老的弦樂器,已有500多年歷史,后因各種因素的交織,消失達400余年之久。
史料記載,生活在川甘青一帶的游牧藏民族,以牛角作琴筒、馬尾作弓、牛筋作弦、牛犢皮作琴面,制作成弦樂器,用來演奏極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音樂。
甲鈴
與銅欽均是藏佛傳教樂器中,兩個主要的旋律性的樂器。普遍認為甲鈴是內(nèi)地樂器嗩吶傳到西藏后的名稱,其形狀與內(nèi)地有異曲同工之妙
扎木聶
屬于藏族彈弦樂器之一,因琴面布設(shè)六弦,故稱六弦琴。廣泛流行于西藏自治區(qū)、四川、云南、青海、甘肅等地,“扎木聶”是藏語的叫法,意為聲音悅耳的琴。
藏鷹笛管身多用鷲鷹的翅膀骨制作,一般全長24厘米~26厘米、管徑1.5厘米左右,管內(nèi)中空無簧哨,上下兩端管口皆為通孔,在管的下端開有三個按音孔。制作時,先將翅膀骨上的肉剔刮干凈,鋸掉兩端骨節(jié),磨平上下管口,除去。兩端管口呈橢圓形,上口較大,下口較小,從下口往上,每隔2.2厘米左右,鉆有一個直徑0.7厘米(稍呈橢圓形)的按音孔,按音孔共有三個 。
法鼓是藏傳中的禮贊法器之一
法鼓是藏傳中的禮贊法器之一,種類很多,如大鼓、銅鼓、腰鼓、曲柄鼓、羯鼓、嘎巴拉鼓等,主要用于慶典、節(jié)日、活佛坐床、開光儀典等重大喜慶法事活動中。曲柄鼓的鼓錘是彎的,就像一張弓,鼓面直徑約1米,下有一柄。誦經(jīng)時,左手持鼓柄,右手用曲柄鼓錘敲擊伴奏。嘎巴拉鼓,藏語稱“扎瑪如”,鼓腰箍鑲寶石鏤花金片,墜飄帶,兩面蒙皮,鼓體有木、和人頭骨幾種。法會上嘎巴拉鼓多與金剛鈴一起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