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中國的古代建筑中,有一種特殊的結構,它上承屋頂,下接立柱,扮演著“頂天立地”的角色,同時它也是身份的象征,驚艷千年。那奪人心魄的裝飾美和形式美,曾使梁思成和林徽因為之傾倒,它就是斗拱。說起“斗拱”,也許有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由它托舉起的飛檐廊閣,卻在中國驚艷千年、家喻戶曉。
在早時期,人們居住的房子僅僅只是草屋房子,但隨著歷史的變遷,還有人們的智慧杰作,讓居住的房子漸漸完善,很多較好的建筑從而保存到了現(xiàn)在,成為了供游客欣賞旅游的古建筑。古建筑的發(fā)展歷史特別悠久,這也正是我們欣賞的地方,能保存得如此好這就是古建筑設計的巧妙之處了。古建筑的設計會運用到很多原理,例如斗拱的力學就設計得十分巧妙,同時還有榫卯解構的運用,建筑設計師將此利用得淋漓盡致。
斗拱是中國建筑特有的一種結構。在立柱頂、額枋和檐檁間或構架間,從枋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合稱斗拱。早的斗拱實物是戰(zhàn)國時期中山國出土的四龍四鳳銅方案。斗拱的發(fā)展至唐代日漸成熟,此后的歷代都對其進行了完善和補充,一般來說,斗拱常出現(xiàn)于那些具有紀念價值或非常重要的建筑物之上。
斗拱如何分類以及各部分名稱?
按拱的長短尺寸可分為三類:瓜拱、萬拱和廂拱。瓜拱短,廂拱次之,萬拱長。這是清代的規(guī)定。瓜拱和萬拱常相疊并用,瓜拱在下,萬拱在上,瓜拱托著萬拱。位于正心拱位置上的瓜拱叫做"正心瓜拱"(宋代稱泥道拱);位于正心拱位置上萬拱叫做"正心萬拱"。位于單材拱位置上的瓜拱和萬拱,分別叫做"單材瓜拱"、"單材萬拱"。又可以分為"外拽瓜拱"、"外拽萬拱"和"里拽瓜拱"、"里拽萬拱"。
廂拱總是安放在上層翹或昂兩端,外拽廂拱承托挑檐枋,里拽廂拱承托天花枋。在正心拱位置不會出現(xiàn)廂拱,所以廂拱沒有正心和單材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