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粘度指數(shù)改進劑具有不同形態(tài)并對粘度產(chǎn)生不同影響
粘度指數(shù)改進劑又稱增粘劑或粘度劑,其產(chǎn)量僅次于清凈分散劑。粘度指數(shù)改進劑是油溶性的鏈狀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量由幾萬到幾百萬大小不等。粘度指數(shù)改進劑溶解在潤滑油中,在低溫時它們以絲卷狀存在,對潤滑油的粘度影響不大,隨著潤滑油溫度升高,絲卷伸張,有效容積增大,對潤滑油流動阻力增大,導(dǎo)致潤滑油的粘度相對顯著增大。由于不同溫度下粘度指數(shù)改進劑具有不同形態(tài)并對粘度產(chǎn)生不同影響,它可以增加粘度和改進粘溫性能,故粘度指數(shù)改進劑主要用于提高潤滑油的粘度指數(shù)、改善粘溫性能、增大粘度。
油品對抗乳化性能有較高的要求
油品在使用過程中會受到水的污染,如機械設(shè)備漏水、為了冷卻加工件而必須噴淋大量冷卻水等情況,均會在油中進入一定水分,這就要求油品具有一定的分水性和不被水乳化成W/O(水/油)型乳化體。因為潤滑油在乳化后或其抗乳化性差,會喪失流動性(W/O型乳化體會使油的粘度成倍地增加)和損失潤滑性,也會引起金屬腐蝕和磨損。工業(yè)齒輪油、汽輪機油、液壓油(如含鋅鹽的油品)均易受水的污染,所以這些油品對抗乳化性能有較高的要求。
混合油脂決不要把不能相容的油脂混用
混合油脂決不要把不能相容的油脂混用,如果兩種不相容的油脂混用,通常其稠度會變軟,后可能會因油脂容易流失而造成軸承的損壞。如果你不知道軸承原先使用的是哪一種潤滑脂,則必須先徹底清除軸承內(nèi)外的舊油脂,方可添加新油脂。
軸承常用潤滑劑:潤滑油——液體,用途廣泛;潤滑脂——半固體,一般用于中低速;固體潤滑劑一主要用作油、脂的添加劑,也可單獨使用。
潤滑油的性能選擇:粘度——表征了流動的液體中內(nèi)摩擦阻力的大小。是的性能指標(biāo),也是選擇潤滑油的主要依據(jù)。油性——也稱潤滑性, 表征油中的極性分子對金屬表面的吸附性能。油性好則摩擦系數(shù)小。凝點——反映潤滑油的低溫工作性能。閃點——反映潤滑油的高溫工作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