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養(yǎng)鵝需要有育雛舍、成鵝舍,育雛前要對育雛舍進行徹底清掃、消毒,墻壁、天棚用20%的石灰乳或3%的火堿涂刷消毒,育雛舍完全封閉,用甲醛熏蒸消毒,次日打開門窗通風排氣。墊料要經消毒曬干,不得發(fā)霉。要準備好飼料、藥品、用具等。在進雛前的1-2天,應進行育雛舍加溫預熱,迎接進雛。
誤區(qū)二:不注意育雛舍溫濕度 育雛舍的溫度高低對雛鵝的生長發(fā)育至關重要。當育雛舍溫度低時,雛鵝扎堆,生長緩慢,極易壓死或誘發(fā)疾病。如果溫度高,影響雛鵝采食和生長,嚴重的會引起中暑而。潮濕對雛鵝的危害也很大,濕度過大,雛鵝容易受涼,導致感冒、下痢等。 要根據(jù)環(huán)境氣溫變化和雛鵝生長發(fā)育情況,一般育雛舍的溫度21日齡前應在25℃左右,以后保持在18℃-20℃為宜。一般濕度保持在60%-65%,應做到勤打掃,勤換墊料,適當撒一些生石灰、鋸末等吸濕,經常通風換氣,降低育雛舍內的濕度。
鵝苗養(yǎng)殖好處多,預防蛇鼠能力強
1、警覺性
大鵝是一種聽覺敏銳的家禽,比起雞鴨,一旦有異響,它就會反應迅速。所以,農家小院養(yǎng)幾只鵝,可以防止蛇鼠等,遇到陌生人時,大鵝也會上前驅逐,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還有防的作用。
2、好斗性
大鵝生性可不像鴨子那樣溫和,它隨時保持著戰(zhàn)斗狀態(tài);它也不像雞那樣膽小,被貓狗一嚇唬,被人一驅逐就撲棱著翅膀逃遠了。一來這和它的警覺性有關,二來也和它的眼睛構造有關。大鵝的眼睛成像比較特殊,任何東西到它眼里都會小上很多,這就使得它更加無所畏懼了。
3、殺傷力強
別以為大鵝沒有狗牙那么鋒利的牙齒,也沒有貓爪那樣銳利的爪子,就覺得它即使發(fā)起攻擊,也沒有多大的傷害力。那是你沒被大鵝追過,沒被大鵝咬過。在農村待過的小孩,但凡是被大鵝追咬過的,都能成為他一輩子的忌憚。別看大鵝是個扁扁嘴,嘴內也沒長牙齒,但它的上下喙的外部邊緣布滿了密密的鋸齒狀的齒狀喙,在舌頭兩側還有鋸齒,這原本是讓大鵝在進食時用來扯斷和磨碎食物用的。
4、合群性;大鵝喜群居,白天都是放養(yǎng)在外的,它們外出或回家都是結伴而行,走起路來,排列整齊,前后左右間隔均勻,雄赳赳氣昂昂的,好似列隊一樣。就算偶有離開的,也不會離太遠。如果有大鵝,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離隊稍遠時,就會立即發(fā)出“嘎嘎”的叫喚聲,然后鵝群就會立刻集體發(fā)出“嘎嘎”的回應聲,這只離群的大鵝就會邊叫邊迅速跑回鵝群。正是因為這合群的特點,所以大鵝的戰(zhàn)斗力也強。
正確進行人工強制換羽,就是所謂的拔鵝毛。鵝每到夏天就要自然換羽1次,時間為60~120天不等,換羽期不產蛋或產蛋少,為此可進行人工強制換羽,人工強制換羽的對象一般是2年以上的母鵝,為了通過養(yǎng)鵝提高經濟效益,有條件的養(yǎng)殖戶可在人工強制換羽時,對已停產的母鵝進行人工強制拔毛,將毛絨收集出售,可獲得一筆收入。
不同季節(jié)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氣候不同,飼料不同。對鵝的管理也應不同。
養(yǎng)鵝需要精心的管理,每天勤撿蛋,要注意不要使母鵝過度疲勞或受驚,以免影響鵝蛋的質
育雛舍的科學節(jié)約化設計
育雛舍主要用飼養(yǎng)30日齡以內的鵝苗。鵝苗養(yǎng)殖由于絨毛稀少,體質嬌弱,體溫調節(jié)能力弱,抗病力差,故育雛舍應以保溫、干燥、通風、無賊風、易消毒為原則。鵝舍內還應考慮有放置供溫設備的地方或設置地火龍。鵝舍內育雛用的有效面積(即凈面積)以每座鵝舍可容納500~1000只鵝為宜。舍內分隔成幾個圈欄,每一圈欄面積為12~14平方米,可容納鵝苗100只。鵝舍地面用沙土或干凈的黏土鋪平,并打實,也可用方磚鋪地或鋪上水泥地面。舍內地面應比舍外地面高20~30厘米,以保持舍內干燥。育雛舍應有一定的采光面積,窗戶面積與舍內地面面積之比為1:10~1:15,墻高2米左右。育雛舍前是鵝苗的運動場,亦是晴天無風時的喂料場,場地應平坦且向外傾斜。由于鵝苗長到一定程度后,舍外活動時間逐漸增加,且早春季節(jié)常有陰雨,舍外場地易遭破壞,所以尤其應當注意場地的建筑和保養(yǎng)。一有坑洼,應及時填平、夯實,否則易造成積水,鵝群踐踏后會泥濘不堪,常導致鵝苗跌倒、踩傷。運動場寬度為3~6米,長度與鵝舍長度等齊。運動場外接水浴池,池底不宜太深,且應有一定坡度,以便鵝苗上下和浴后站立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