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導管被混凝土埋住、卡死:在灌注過程中,導管的埋置深度是一個重要的施工指標。導管埋深過大,以及灌注時間過長,導致已灌混凝土流動性降低,從而增大混凝土與導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導管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蘭盤連接的導管,在提升時連接螺栓拉斷或導管而產生斷樁。導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應根據攪拌混凝土的質量、供應速度、澆注速度、孔內護壁泥漿狀態(tài)來決定,一般情況下,以2~6m為宜。
初灌未封底:樁底沉渣量過大,使初灌不能正常反漿,或導管距孔底太遠,初灌量不夠沒有埋住導管。造成這種原因是檢查不夠認真,清孔不干凈或沒有進行二次清孔。認真檢查,采用正確的測繩與測錘;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時,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漿性能,延長清孔時間等進行清孔。在下完鋼筋籠后,再檢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過規(guī)范要求,應進行二次清孔。導管底端距孔底高度依據樁徑、隔水閥種類、大小而定,zui高不超過0.5m。
浮籠 浮籠事故在灌注水下混凝土過程中并不鮮見,對于只下半籠(即鋼筋籠長度小于成孔深度)的鉆孔樁更是有可能發(fā)生。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與混凝土的頂推力有關,但預防不力是一個因素,所以下籠時應采取相對固定措施,盡可能多焊幾條主筋在鉆機底座上,增大固結力?! ≡诠嘧⑦^程中混凝土何時接近或進入鋼筋籠應做到心中有數。在混凝土面接近和進入鋼筋籠時,應保持許可范圍之內的較深埋管,并連續(xù)灌入混凝土盡可能減少混凝土從導管底口出來后對鋼筋籠的沖擊力;當混凝土面進入鋼筋籠一定深度后,適當提升導管,以增加鋼筋籠的埋深,使得混凝土與鋼筋籠的握裹力保證鋼筋籠不至上浮。如果出現(xiàn)浮籠,應盡快處理,扼制繼續(xù)上浮,zui好用多根直徑6cm左右鋼管套住鋼筋籠主筋再焊在護筒上,并用鋼筋或方木成網狀壓住所焊鋼管及護筒,這樣,還能保證鋼筋籠上浮時不至過份偏位。
清孔:
空壓機和抽水機同時開動??諌簷C的氣壓不小于6~7公斤。按照吹砂器的一般原理,空壓機不斷向導管內輸送高壓氣,導管內形成一般強大的高壓氣流向上跑,被攪動泥渣隨著高壓氣流向上涌,從噴嘴噴出來,直至孔口噴出清水為止。這樣一般小于清孔管直徑的卵石都可以被清除出來,留在孔底的只是個別的大于清孔管直徑的卵石,這對于混凝土的質量是沒有什么壞處的。
根據實踐經驗,認為這種清孔方法,基本上是可以達到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