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機床導軌淬火成套設備
本設備是機床導軌淬火的專用成套設備。本設備的主要特征是:采用IGBT超音頻感應加熱電源,整體設計的專用三維運動機構(gòu)。
目前國內(nèi)尚無機床導軌淬火專用成套設備。大型機床廠采用價格昂貴的進口設備,沒有進口設備的廠家,配用電子管高頻,或可控硅中頻。運動機構(gòu)采用自制,或用刨床工作臺代用等方式;制約著機床廠的專業(yè)化生產(chǎn)。
若用電子管高頻淬火,因頻率太高(200KHz),淬硬層太淺,尖角效應強烈,硬度不均,磨削余量不足。若用可控硅中頻,因頻率太低。淬硬層太深,變形量過大。增大磨削工作量,硬度層不一致。并且噪音大,加熱淬火速度慢,耗電量大,成本高等。
本設備采用IGBT為主要特征器件的超音頻感應加熱電源為加熱設備,淬層適中,硬度均勻一致,節(jié)能省電。
礦用截齒套的中頻感應淬火處理
截齒套是用來裝夾煤炭行業(yè)中截割煤層的采煤機、掘進機刀具—截齒的礦用零件,由于工礦條件復雜,截齒不斷地沖擊和磨損截齒套,導致截齒套折斷及過度磨損失效,且截齒套更換困難、增大成本、消耗時間、耽誤。長期以來,截齒套一直都在努力提高截齒套的質(zhì)量,從而提高截齒套的壽命,重點就是提高沖擊韌性及增加耐磨性。利用傳統(tǒng)的整體調(diào)質(zhì)處理,采用合適的淬火和回火溫度,可以提高截齒套的韌性,明顯改善截齒套的抗沖擊能力,但由于工藝的局限,隨著截齒套韌性的提高,不可避免地使截齒套的硬度降低,這樣一來,截齒套的內(nèi)孔耐磨性就會下降,這就從另一個方面降低了截齒套的使用壽命。加熱時工件旋轉(zhuǎn),淬火溫度在900~950℃范圍內(nèi),用紅外線測溫儀測溫。
經(jīng)過中頻感應淬火的截齒套的基體硬度也能保證在HRC38~42這個范圍之內(nèi),其原因是當截齒套端面和內(nèi)孔同時進行高頻淬火加熱時,內(nèi)孔壁距離感應器近,此處的溫度高,達到淬火溫度,由于強烈的熱傳遞,使得外層也被加熱到一定的溫度,從而使這部分受到熱影響的區(qū)域產(chǎn)生組織轉(zhuǎn)變,且基體硬度處于要求范圍之內(nèi),故在不影響沖擊韌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內(nèi)孔及端面的硬度。這樣一來,即使感應器接觸上工件也不會引起打火,操作安全、方便。
感應淬火后的截齒套的硬度、沖擊韌性及金相組織都非常理想,截齒套的端面和內(nèi)孔都有一定深度的高硬層,可以提高截齒套的耐磨性,而基體的韌性相對于普通調(diào)質(zhì)處理的截齒套有明顯提高,保證截齒套能承受更大的沖擊力而不會斷裂,這樣就保證了截齒套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且壽命也會提高,其經(jīng)濟效益是顯而易見的。淬火后的內(nèi)齒輪降下到往復桿后,往復桿推工件到圓火工位,其定位信號動作與淬火工位相同。
淬火工藝的應用
淬火工藝在現(xiàn)代機械制造工業(yè)得 到廣泛的應用。機械中重要零件,尤其在汽車、飛機、火箭中應用的鋼件幾乎都經(jīng)過淬火處理。為滿足各種零件千差萬別的技術要求,發(fā)展了各種淬火工藝。如,按接受處理的部位,有整體、局部淬火和表面淬火;按加熱時相變是否完全,有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對于亞共析鋼,該法又稱亞臨界淬火);另一種設想是設計一種裝配式可調(diào)間隙感應器,在淬火操作過程中自動調(diào)整好間隙至Z佳狀態(tài),如能大批量,能研究出此種全新感應器是比較理想合算的。按冷卻時相變的內(nèi)容,有分級淬火,等溫淬火和欠速淬火等。
此外,由于次貨方法各有其特點及局限性,故均在一定條件下獲得應用,其中應用普遍的是感應加熱表面淬火及火焰淬火。激光束加熱和電子束加熱是目前迅速發(fā)展著的高能密度加熱淬火方法,由于其有一些其它加熱方法所沒有的特點,因而正為人們所矚目。那么淬火工藝主要應用于哪些方面呢?滾珠絲杠表面感應淬火基本工藝:對絲杠滾道進行淬火,應制作與絲杠外形尺寸相匹配的淬火感應器,熱處理工藝參數(shù):奧氏體化溫度860~880℃,經(jīng)冰冷處理后的滾珠絲杠在后續(xù)加工或使用過程中基本不存在因為組織轉(zhuǎn)變而影響尺寸精度的現(xiàn)象。給大家介紹下:
表面淬火廣泛應用于中碳調(diào)質(zhì)鋼或球墨鑄鐵制的機器零件。因為中碳調(diào)質(zhì)鋼經(jīng)過預先處理(調(diào)質(zhì)或正火)以后,再進行表面淬火,既可以保持心部有較高的綜合機械性能,又可使表面具有較高的硬度(>HRC 50)和耐磨性。例如機床主軸、齒輪、柴油機曲軸、凸輪軸等。基體相當于中碳鋼成分的珠光體鐵素體基的灰鑄鐵、球墨鑄鐵、可鍛鑄鐵、合金鑄鐵等原則上均可進行表面淬火,而以球墨鑄鐵的工藝性能為更好,且又有較高的綜合機械性能,所以應用較廣。2)φ30-----40每天(24小時)產(chǎn)能大約4----5。
高碳鋼表面淬火后,盡管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了,但心部的塑性及韌性較低,因此高碳鋼的表面淬火主要用于承受較小沖擊和交變載荷下工作的工具、量具及高冷硬軋輥。
由于低碳鋼表面淬火后強化效果不顯著,故很少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