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至于觀世音,梵文Avalokitesvara,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意譯“觀世音”“觀自在”“觀世音自在”“光世音”。他是西方阿彌陀佛的弟子,在阿彌陀佛涅槃以后,他將在示現(xiàn)佛身,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如同在我們娑婆世界,彌勒菩薩接替釋迦牟尼佛的班子一樣?;圯嘣轿迮_山請觀音菩薩像歸國,途徑普陀山,為大風(fēng)所阻,他祈請觀音,得到不肯去日本愿留中國的靈示,于是慧萼在普陀山修建了“不肯去觀音院”。
觀世音菩薩功德十分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曾說,不知道多少世之前,我還在因地修苦行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就已經(jīng)了,叫做“正法明如來”。那么為什么現(xiàn)在又“降”為菩薩了呢?經(jīng)中說,觀世音菩薩的身相幾乎和佛等同,除了頂上的肉髻及無見頂相(一種極其高大的莊嚴(yán)相)不及世尊。這個在里面叫做“倒駕慈航”,他自己到了清凈圓滿的彼岸,還要把船開回來接我們過去。
中只有一位觀音菩薩,但是觀音菩薩神通廣大,能隨眾生之機變化出無數(shù)化身,所以古往今來,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之感應(yīng)雖多不勝數(shù),但各人所見并不相同。即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言,應(yīng)以何身得度即現(xiàn)何身而為說法。
二、民間流傳較廣的說法為三十三觀音,根據(jù)《佛像圖》所描繪的觀音形相包括:
1、楊柳觀音:右手持蓮,左手放掌于胸前或拿凈瓶;
2、龍頭觀音:乘龍頭在云端,教化天龍的化身;
3、持經(jīng)觀音:坐巖石上,右手持經(jīng),左手置膝;
4、圓光觀音:在圓光火焰中,合掌坐于巖石;
5、游戲觀音:乘坐五彩云,左手置偏臍處,做游戲相;
6、白衣觀音:著白衣,手結(jié)定印,跏趺坐于軟草石頭上;
7、蓮隊觀音:合掌,坐于蓮池中蓮花座上;
8、瀧見觀音:又名飛瀑觀音,倚于繼崖上觀瀑布;
菩薩,又作菩提薩陲,梵文 Bodhisattva,意為「覺有情」,Bodhi(覺,菩提),Sattva(有情,眾生)。根據(jù)梵文原意,凡是修行大乘的徒,就都是Bodhisattva;勸人發(fā)菩提心,就是發(fā)菩薩心。我國已故太虛法師說:「凡發(fā)菩提心學(xué)佛者,都可以叫做菩薩?!顾?,「菩薩」原是中一個極普通的稱呼,既適用于僧尼,也適用于在家學(xué)佛的居士們 ?!镀臻T品》宣說,觀世音菩薩普隨一切眾生根性施行解救,而不獨立一門。
把全宇宙的靈界與佛界劃入「十界」之中,地獄界、餓鬼界、界、阿修羅界、人間界、天上界,以上稱為「六迷界」。聲聞界、緣覺界、菩薩界、佛界,以上為「四悟界」。即是說,佛是菩薩次之。據(jù)說菩薩(修道人)修行共有五十二位,漸次上進(jìn)。佛音圖》描繪了佛祖為眾弟子弘法時的盛大場面,佛祖端坐于蓮花座上,眾弟子從四面八方云集而至,畫面佛光映日、祥云繚繞、梵音幽幽、瑞氣藹藹,充滿了吉祥和能量。從四十一位至五十位,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