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的四合院,一戶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房屋主人可以根據(jù)土地面積的大小、家中人數(shù)的多少來建造,小到可以只有一進,大可以到三進或四進,還可以建成兩個四合院寬的帶跨院的。小者,房間為13間;一院或二院者,房間為25間到40間。
廂房的后墻為院墻,拐角處再砌磚墻。大四合院從外邊用墻包圍,墻壁高大,不開窗戶,以顯示其隱秘性。從制式上來說,許多和寺廟也是按照四合院的布局進行設計和建造的。
大門一般是油黑大門,可加紅油黑字的對聯(lián)。進了大門還有垂花門、月亮門等等。垂花門是四合院內(nèi)華麗的裝飾門,稱“垂花”是因此門外檐用牌樓作法,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門外是客廳、門房、車房馬號等“外宅”,門內(nèi)是主要起居的臥室“內(nèi)宅”。沒有垂花門則可用月亮門分隔內(nèi)外宅。垂花門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頭椽子油成藍綠色,望木油成紅色,圓椽頭油成藍白黑相套如暈圈之寶珠圖案,方椽頭則是藍底子金萬字絞或菱花圖案。前檐正面中心錦紋、花卉、博古等等,兩邊倒垂的垂蓮柱頭根據(jù)所雕花紋更是油漆得五彩繽紛。四合院的雕飾圖案以各種吉祥圖案為主,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福壽雙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還有“子孫萬代”、“歲寒三友”、“玉棠富貴”、“福祿壽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窗戶和檻墻都嵌在上檻(無下檻)及左右抱柱中間的大框子里,上扇都可支起,下扇一般固定。冬季糊窗多用高麗紙或者玻璃紙,自內(nèi)視外則明,自外視內(nèi)則暗,既防止寒氣內(nèi)侵,又能保持室內(nèi)光線充足。夏季糊窗用紗或冷布,這是京南各縣用木同織出的窗紗,似布而又非布,可透風透氣,解除室內(nèi)暑熱。冷布外面加幅紙,白天卷起,夜晚放下,因此又稱“卷窗”。有的人家則采用 上支下摘的窗戶。北京冬季和春季風沙較多,居民住宅多用門簾。一般人家,冬季要掛有夾板的棉門簾,春、秋要掛有夾板的夾門簾,夏季要掛有夾板的竹門簾。貧苦人家則可用稻草簾或破氈簾。門簾可吊起,上、中、下三部分裝夾板的目的是為增加重量,以免得被風掀起。后來,門簾被風門所取代,但夏天仍然用竹簾,涼快透亮而實用。四合院的頂棚都是用高梁桿作架子,外面糊紙。北京糊頂棚是一門技術(shù),四合院內(nèi),由頂棚到墻壁、窗簾、窗戶全部用白紙裱糊,稱之“四白到底”。普通人家?guī)啄犟岩淮危绣X人家則是“一年四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