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現(xiàn)場采用水泥、各種外加劑和水配制壓漿料,通常存在各種外加劑兼容性不良、水泥與減水劑適應性差等問題,造成孔道灌漿存在以下嚴重問題:
(1)漿體質(zhì)量穩(wěn)定性差、流動性差、流動損失快,體積穩(wěn)定性汪良;
(2)新拌漿體泌水大,易離析分層、漿體中微沫多,流動性不好,凝結時間不適中,漿體壓漿時往往不順暢,易堵管,施工速度慢,孔道也很難成飽滿狀態(tài)等;
(3)硬化后漿體不密實,氣泡、針隙類空隙多,與預應力筋粘結不實,漿體中甚至有斷紋,孔道不飽滿,高點外漿體起粉等。上述問題不僅影響施工,而且直接關乎橋梁結構的耐久性及安全使用。
聚羧酸減水劑在應用中所面臨的問題
由于在預拌混凝土過程中原材料的差異性、地域環(huán)境的不同、以及技術人員的認識局限性、使用習慣性和理論認知水平的高低,導致在使用聚羧酸減水劑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直接影響了聚羧酸系減水劑的使用效果。目前在國內(nèi)聚羧酸減水劑的作用機理、自身敏感性等并不能被完全被掌控。尤其在實際工程中,由于水泥種類繁多、混凝土原材料中砂石含泥量等多種原因,將聚羧酸系減水劑直接應用于混凝土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與水泥適應性不好、混凝土工作性能達不到預期、坍損可能較大等問題,導致無法滿足施工現(xiàn)場要求。只有妥善處理了以下的一系列問題,才能使聚羧酸減水劑穩(wěn)定、、大規(guī)模的應用在混凝土工程中。
混凝土外加劑與水泥之間適應性一直以來都是難以克服的問題,聚羧酸減水劑也不例外。水泥的組分、比表面積、含堿量、石膏的種類及摻量的不同等都會影響減水劑與水泥的適應性。研究表明:水泥中的C 3A 含量越高,比表面積越大,含堿量越高,會致使混凝土的流動性變差。尚燕等研究表明:石膏摻量和結晶形態(tài)對羧酸減水劑在水泥顆粒表面的吸附行為產(chǎn)生較大影響,從而影響水泥顆粒的分散。隨著石膏摻量的增加,溶液中可溶性濃度增大,會與聚羧酸鹽減水劑形成競爭吸附的態(tài)勢,急劇降低聚羧酸的吸附率,嚴重影響聚羧酸減水劑的吸附分散效果。除此之外,水泥中所含的SO42-離子對其使用效果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大量的SO 42-離子會直接影響聚羧酸減水劑分子的對水泥粒子的吸附量,導致了減水劑的減水效果大大減弱,于是就出現(xiàn)了泌水的問題。通過研究和工程實踐表明,減水劑摻入到水泥后,通常都可能會遇到減水率偏低、凈漿流動度低、流動性較差、嚴重泌水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