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入藥部位
該品為單子葉植物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莖。
性味
苦,寒。
歸經(jīng)
歸肺、胃
功效
清熱瀉火,滋d陰潤(rùn)d燥。
主d治
熱病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d秘。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禁忌
本品性寒質(zhì)潤(rùn),有滑腸作用,故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炮制方法
除去須及泥沙或外皮,曬干。切片入藥,生用,或鹽水炙用。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潮,以備切片入藥,生用或鹽水炙用。
《本草正》:古書言知母佐黃1柏滋d陰降火,有金水相生之義。蓋謂黃1柏能制膀胱、命門陰中之火,知母能消肺金,制shen水化源之火,去火可以保陰,是即所謂滋d陰也。故潔古、東垣皆以為滋d陰降火之要藥。繼自丹溪而后,則皆用以為補(bǔ)陰,誠(chéng)大謬矣。夫知母以沉寒之性,本無(wú)生氣,用以清火則可,用以補(bǔ)陰,則何補(bǔ)之有?。
《藥品化義》:知母與黃1柏并用,非為降火,實(shí)能助水;與貝母同行,非為清痰,專為滋d陰。
《本草新編》:知1母,味苦、辛,氣大寒,沉而降,陰也,無(wú)d毒。入足少陰、陽(yáng)明,又入手太陰。善瀉胃、shen二經(jīng)之火,解渴止熱,亦治久瘧。此物只可暫用,而不可久服。丹溪加入六味丸中,亦教人暫服,以瀉shen中浮游之火,非教人長(zhǎng)服也。黃1柏未嘗不入氣分,而知1母未嘗不入血分也。黃1柏清shen中之火,亦能清d肺中之火,知1母瀉shen中之熱,而亦瀉胃中之熱,胃為多氣多血之腑,豈止入于氣分,而不入于血分耶?是二藥不必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