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搞好疫病預防
禁止從區(qū)引入鴨苗。
1、搞好消毒:重視鴨棚及自然環(huán)境的消毒,及其料槽、飲水設備的清洗、消毒,挑選2-3種不一樣的消毒劑更替應用,避免 病菌造成耐藥性。
2、疫病預防:做好鴨瘟、鴨、鴨性漿膜炎、禽的工作中。
3、預防服藥:關鍵預防雛鴨腸子、沙門菌、衣原體病,1-7日齡用預防,但一定要應用比較敏感。
要先飲水再開食。在飲水中加適量葡萄糖或維生素C,能促進腸胃蠕動,清理腸胃,,加速吸收剩余卵黃,增進食欲,增強體質。若在飲水中加入1‰的高,還可起到腸胃消毒作用。
四、把握飼喂方法與次數(shù)
雛鴨的消化機能不健全,故而飼喂雛鴨時,每次不宜過多,只喂六七成飽,若一次喂得過飽,易造成,雛鴨胃腸容積小,而消化速度快,如果喂食次數(shù)過少,使雛鴨饑餓時間長,就會影響雛鴨的生長發(fā)育。
14日齡內的雛鴨在自由采食的情況下,采食的食糜5分鐘就可達到十二指腸,2小時開始排糞,4小時排空,喂食間隔時間超過4小時,雛鴨就處于饑餓狀態(tài)。一般地說,雛鴨越小,食量越少,喂食次數(shù)越多。在育雛初期要做到勤添料、少喂料,日喂6-8次,加喂夜餐1-2次,以促使雛鴨活動。 鴨販長途販運回來的鴨苗,有可能因護理不周,不注意補水,使鴨苗長時間缺水。這樣的鴨苗飼養(yǎng)時往往也會出現(xiàn)發(fā)育不良。
溫度:由于小鴨體溫調節(jié)機能不完善,體溫隨著環(huán)境溫度變化而改變,因此,溫度偏高,會出現(xiàn)飲水量增加、采食量減少、生長速度降低、羽毛生長不良等現(xiàn)象,嚴重時雛鴨受熱出“汗”形成僵鴨或羽毛脫落成為“光背”沒毛鴨。溫度偏低對小鴨危險性更大,不僅吃料飲水減少、新陳代謝下降、生長速度降低,還會誘發(fā)“”,造成率明顯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