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館選址除風景優(yōu)美,交通方便外,取水的地方不能有工業(yè)和城市污水,海水水族館取水處不能有河水流入;淡水水族館要建在湖濱或河畔,以便取水,否則也可用自來水或井水,但有些要經(jīng)處理后方能使用。水族館式建筑在中國開始較早,如王象晉在《二如亭群芳譜》中載:元時燕帖木兒(1330年前后)“于第中起水晶亭,亭四壁水晶鏤空,貯水養(yǎng)五色魚其中”。專為水生生物設計的早的容器是羅馬人用來保存和餵肥魚類以供應市場的嚴密實用的戶外水箱,直到18世紀,供藝術觀賞的金魚從東方運入法國,才有建立小型水族館的要求;制造了陶瓷缸,偶爾還裝有透明的斷面。金魚水族箱常種植的水草有:水竹葉、滿江紅、槐葉萍、狐尾藻、苦草和黑藻等。1850~1880年間,在許多歐洲城市修建的大型公立水族館都努力使觀眾產(chǎn)生身臨水中世界的幻覺。傾向于強調各魚種的自然美,并傾向于在水和觀賞場地之間形成明顯的區(qū)別。
海洋世界項目預算總投資約3.5億元,占地90畝,主要由海洋館、海韻廣場、海洋商務會所三部分組成。海洋館總投資約2.1億元,主體建筑面積18600平方米;館外配套建設的海韻廣場包括演藝廣場、水面景觀、商業(yè)、餐飲、休閑、娛樂等設施占地近3萬平方米,投資3000余萬;已經(jīng)開工建設的海洋商務會所投資約1.5億元,建筑面積3萬余平方米,計劃2006年初對外營業(yè)。雖然英國早在17世紀中期就能在玻璃器皿中飼養(yǎng)金魚,但直到一個世紀后,人們了解了氧氣和動植物的關系,養(yǎng)魚缸養(yǎng)魚才得以確立發(fā)展。
80米長的海底隧道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90多種、數(shù)量超過5000尾(只)的海水魚類、獸類,它們之中有兇猛的大鯊魚,飛舞的鰩魚及其它形態(tài)各異的海洋生物,以海洋生物為主的同時,還有部分淡水觀賞魚類,包括陜西特有的部分珍稀水生,館內總計有約300種,數(shù)量12000多尾(只)的水生將在這里展示。除了型的水箱外,各種水箱實用的支撐材料也許就是玻璃纖維,它又輕又結實,不變質,很容易加工成任何形狀。游客在觀賞過程中,也可以親自參與喂食生物,潛水進入海底與魚兒共游,真正體驗到人與海洋生物原來可以如此“親密接觸”,和諧相處。

水族箱是室內裝飾的一個亮點,安置時就考慮那些比較顯要或為顯要的位置。再依這個位置決定著水族箱的規(guī)格與樣式。選擇水族箱位置時要注意,不要放在陽光直射得到的地方,因為這個位置晝夜溫差較大,不利于水草和熱帶魚的生長,同時容易孳生藻類。開放式供水系統(tǒng)中,水從水箱流過即予棄去,其水質和自然環(huán)境接近,有毒的新陳代謝的排泄物也不會集結。另外植物的生長具有向光性,在陽光直射處,可能會導致水草傾向一邊生長,影響觀賞效果。 選擇水族箱時要注意:水族箱底座的造型、色彩要與周圍家具相協(xié)調;水族箱的大小要考慮樓板的承重能力以及過大的水族箱能否通過狹窄的樓梯和電梯,順利搬到設定的位置;同時還要考慮是否方便給、排水及是否方便與燈明系統(tǒng)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