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一、如何判斷滴灌帶的好壞
首先要查驗滴灌帶有無合格證和規(guī)格型號標簽,再通過“外觀看三點,指標驗七項”選擇出滴灌帶。
(一)外觀看三點
一是色澤,一般為黑色,均勻一致;
二是看表面,光滑、平整,無氣泡、掛料線、僵化塊、雜質(zhì)等;
三是看迷宮流道,成型飽滿,無變形。
(二)指標驗七項
一是滴頭流量,在我區(qū)滴頭流量宜采用1.8-2.6L/h為宜,滴頭流量大反而會造成用水量大;
二是滴頭間距,一般300-400mm為宜,低于200mm間距的一般系統(tǒng)均勻性很難保證;
三是流態(tài)指數(shù),迷宮式滴灌帶一般為0.5-0.6,越小越好;
四是流量均勻系數(shù),流量均勻系數(shù)(CV)小于5%為宜;
五是抗堵塞性能,抗堵塞性能主要取決于器的流道結(jié)構(gòu)、尺寸和流道內(nèi)水流速度,鋸齒形流道結(jié)構(gòu)優(yōu)于長城型迷宮流道;
六是拉伸性能,拉伸性能和新料用的比例往往相關(guān),新料越多拉伸性能越好,全部采用回收料的滴灌帶一般拉伸性能都不合格;
七是抗老化性能,抗老化性是保證滴灌帶正常使用的時間,主要是看是否添加了適量的炭黑和劑。
采用滴灌時,方式與傳統(tǒng)的人工有所不同,一般采用少量多次的辦法。比如原來人工一天灌一次10L水,滴灌則可以2次或3次,每次2-3L即可,總量可以是人工的50-70%。
3、量
不同植物需水不同,應據(jù)此對苗木進行合理分區(qū)。需水量相同或相近的苗木分在同一區(qū)或組,在時一定要確信每容器都能獲得大約等量的水。容器苗的用水量-般要大于地栽苗,灌溉的次數(shù)也隨著季節(jié)的不同而不同,量和次數(shù)依植物的需要而定。
由于噴灌的均勻度較差,很難做到每個容器得到等量的水,所以在種植對水份較敏感的品種時,選用滴灌方式。
三、施肥
苗木的生長速度與施肥關(guān)系密切。常用礫石混凝土管、塑料管等作為滲水管,管壁有一定的孔隙面積,使水流通過滲入土壤。容器苗與地栽苗不同,吸收不到土壤中的肥料,主要靠人工施肥來補充營養(yǎng),由此可見,施肥對容器栽培來說尤為重要。在北美,容器栽培基質(zhì)生產(chǎn)廠家已按植物的需要在基質(zhì)中加人了適當比例的肥料,可滿足植物生長初期的需要,因此,還需不斷地補充肥料。國外苗圃主要有兩種施肥力方式:一種是在容器苗的基質(zhì)中施用適量的長效肥,適于綠化大苗的生產(chǎn);另一種是把可溶性肥料按一定的比例溶于水中,結(jié)合滴灌直接施入,這種方式對于小苗和小灌木采用較為合理。
在實驗室內(nèi)模擬研究了不同滴頭流量、土壤初始含水率和容重條件下,粘壤土點源入滲土壤濕潤體水平擴散半徑和豎直入滲深度的變化規(guī)律.實驗結(jié)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和容重對土壤濕潤體特征值有較明顯的影響;在供水量一定的條件下,滴頭流量對點源積水入滲土壤濕潤體特征值沒有明顯影響;濕潤體形狀和大小受量的影響比受滴頭流量的影響要大.另外對多滴頭交匯入滲條件下濕潤體特征值進行了初步研究,結(jié)果表明交界面處水分的水平擴散和豎直入滲速率大于點源下的入滲速率,隨著入滲時間的延長濕潤體的形狀也逐漸由橢球體向平行于毛管的帶狀分布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