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釋迦牟尼佛為使佛法在佛滅度后能流傳后世,使眾生有聽聞佛法的機(jī)緣,囑咐十六羅漢永住世間,分局各地弘揚佛法,利益眾生。傳到中國后,十六羅漢成為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的題材,后來演變成為十八羅漢。
無量壽佛、乾坤寶袋 歡喜如意、其樂陶陶 因揭陀相傳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后拔去其毒牙而放生于深山,因發(fā)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載蛇的袋。 彩繪十八羅漢銅雕 相傳他在中國顯靈。于公元九0七年五代梁朝時他在奉化出現(xiàn),負(fù)一袋抄化。彩繪十八羅漢銅雕后來在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岳林寺磐石上說佛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闭f完他便失蹤了。
羅漢是界里平民化的佛像,羅漢體現(xiàn)了人生日常鮮活形態(tài),而彩繪十八羅漢銅雕更是人們生活里的精髓和華彩?!妒肆_漢》正開拓了見所未見的創(chuàng)新容姿,其創(chuàng)新之一表現(xiàn)在內(nèi)容上,分為大中個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是對以往傳統(tǒng)十八羅漢的一個挑戰(zhàn),是一個獨創(chuàng)。彩繪十八羅漢銅雕其創(chuàng)新之二表現(xiàn)在形態(tài)上,而重點又在表情上,每件作品的面部動姿都圍繞著表情塑造,其表情分為趣、諷、吼、愛、靜、豪、榮、醒、喜、狂、嘆、驕、慧、悚、裝、霸、樂、笑十八種。《十八羅漢》極富文化底蘊(yùn)和感情上的色彩,極具收藏價值和審美價值。
騎象羅漢迦理迦——騎象羅漢孫善郁騎象羅漢騎象軒昂、頌經(jīng)朗朗心懷眾生、目及四方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騎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勞又能致遠(yuǎn)。迦理迦本是一位馴象師,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笑獅羅漢伐阇羅弗多羅——笑獅羅漢是佛十八羅漢的第八位,為梵語Vajraputra 的音譯。孫善郁笑獅羅漢他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于缽剌拏洲。六種阿羅漢之五為堪達(dá)法阿羅漢,又作可進(jìn)相阿羅漢,指能迅速精進(jìn),而達(dá)于不動法者。他身體魁梧健壯,儀容莊嚴(yán)凜然。據(jù)說,由于他往生從不殺生,廣績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故又稱他為“金剛子”,深受人們的贊美,尊敬。
彩繪十八羅漢銅雕探手羅漢半托迦——探手羅漢探手羅漢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靈通、自得其樂半托迦相傳是藥叉神半遮羅之子。據(jù)《可哩底母經(jīng)》說:古印度王舍城內(nèi)一山邊有藥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羅國又有一藥叉神名叫半遮羅,婆多與半遮羅的妻子同時懷孕,於是指腹為婚。彩繪十八羅漢銅雕婆多生女,半遮羅,半遮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兒成道。他被稱為探手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