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通常輪子被視做人類古老、重要的發(fā)明,以至我們經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并論。實際上,人類馴服火的歷史超過150萬年,而開始使用輪子只有區(qū)區(qū)六千載光陰。
在掌握鋒利而堅固的工具以前,人類是不可能擁有輪式車輛的。用石器工具難以將木頭加工成合適的圓柱形,更不必說復雜到帶輻條的輪子了。所以,車輪的出現(xiàn)只能是青銅時代以后的事情。
起重機車輪是鍛件的一種分類,主要使用于門方式起重機-橋式起重機-礦山機械等。又稱:行車輪,天車輪,輪子鍛件!
起重機行車輪打孔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幾點:
一、沖子打孔:這種方法是在坯料上用小沖子先沖一個孔,再用較大的沖子沖一下,可將孔沖大一些,逐步將孔沖到客戶要求的尺寸,多用在孔徑在300mm以內的孔。
二、劈縫打孔:在坯料上先沖出兩個小孔后,把兩孔間的金屬剁開,用沖子張開切口再打孔,以達到鍛件要求的尺寸。這種方法用于鍛造大孔徑薄壁鍛件或鍛造外形是不規(guī)則的帶孔薄壁鍛件。
三、芯棒(馬杠)打孔:是將芯棒穿入已沖過孔的材料,并控制到馬架上,在鍛造中邊錘擊邊轉動邊送進坯料,使坯料沿圓周在芯棒和上砧間反復受到鍛訂被延伸,直到內徑達到客戶要求尺寸為止。簡易架空纜索吊中使用的行車,可用定型滑輪制作,也可在工地自行加工。
行車輪的維修
(1)行車輪踏面磨損,車輪踏面磨損量超過原厚度的15%時應更換新件,沒超過此值,可重新車制、熱處理修復。車輪直徑應在公差范圍內,表面淬火硬度HB300~500,對車輪直徑大于Φ400mm的淬火層厚度應大于20mm;小于Φ400mm時,淬火層厚不應小于15mm;
(2)兩個相互匹配車輪的直徑偏差,主動行車輪直徑偏差不應超過名義直徑的0.1%,從動行車輪則不應超過0.2%,電動葫蘆車輪直徑偏差不應超過名義直徑的1%,從動車輪不應超過0.2%;電動葫蘆車輪直徑偏差不應超過名義直徑的1%;
(3)輪緣磨損與折斷,變形:輪緣磨損量達原厚的50%或折斷面積超過30mm2應報廢,輪緣厚度彎曲變形達原厚度20%應報廢;輪數(shù)愈多,其輪壓愈小,輪的直徑愈大,輪與承重索間的互相磨也愈小。
(4)行車輪裂紋:車輪發(fā)現(xiàn)裂紋則應報廢;
(5)踏面橢圓度:車輪踏面橢圓度達1mm應報廢;
(6)行車輪組裝配:安裝好的車輪組件,應能手轉動靈活,安裝在同一平衡架上的幾個行車輪就在同一垂直平面內,允許偏差為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