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鍛件鍛造余熱熱處理種類
為了使鍛件的鍛造余熱得到利用,在鍛后利用鍛件自身熱量直接進行熱處理,即鍛件的鍛造余熱熱處理,省略重新加熱工序,對于中小型鍛件一般有三種。
鍛造余熱熱處理 鍛件鍛后利用余熱直接進行熱處理,把鍛造和熱處理緊密結合到一起,節(jié)省普通熱處理需要重新加熱的大量能耗。例如鍛件鍛后利用余熱直接進行淬火,這種鍛造余熱淬火又稱高溫形變熱處理,可使鍛件獲得良好綜合力學性能。為此,世界各國均大量采用鍛造余熱熱處理。
其種類有:
1.鍛造余熱淬火:鍛件鍛后直接在淬火介質(zhì)中快冷獲得淬火組織,以取代原來的重新加熱淬火工藝。
2.鍛造余熱退火:鍛件鍛后緩冷以取代原來的重新加熱退火。
3.鍛造余熱正火:鍛件鍛后空冷以取代原來的重新加熱正火。
4.鍛造余熱等溫正火:鍛件鍛后冷卻到等溫溫度后保溫,取代重新加熱等溫正火。
液態(tài)模鍛造件缺陷的分類
液態(tài)模鍛造件缺陷的分類
1.形狀、尺寸偏差 包括:模膛填充不滿;高向尺寸偏差;尺寸精度低。
2.表面缺陷 包括:冷隔;擠壓冷隔;表面起泡;表面夾雜;表面粘焊與粒狀溢出物;塌陷;擦傷。
3.缺陷 包括:氣孔;縮孔和縮松;夾渣和夾雜;擠壓偏析;異常偏析;枝晶偏析。
4.裂紋 包括:熱裂;縮裂;冷裂。 液態(tài)模鍛件缺陷特征、產(chǎn)生原因與對策 模膛填充不滿 制件棱角處未充滿,甚至不成形,頭部呈光滑圓孤狀。
1.模溫和澆注溫度低,擠壓力不足或加壓太遲,液態(tài)金屬加壓前已凝固成厚殼,隨后加壓無法使其變形,以填充棱角處;
2.涂料涂敷不均勻,或棱角處涂料積聚太多,阻礙了金屬的充填;
3.模膛邊角尺寸不合理,不易填充。
對策:
1.適當模具預熱溫度和擠壓力;
2.盡快施壓;
3.改進模膛設計,便于金屬流動;
4.涂料采用噴涂,切忌堆積。 高向尺寸偏差 產(chǎn)生原因是,定量澆注不準確,澆注的液態(tài)金屬過量或量不足,產(chǎn)生高向尺寸差或不足缺陷。所以好采用定量勺,或在澆注勺、凹模內(nèi)做好標記,盡可能控制澆注液態(tài)金屬的量;有時在凹模上開條溢流槽,當模具閉合時,將多余的金屬液擠出,從而定量,鍛件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