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從的烹煮食物再到后來成為祭祀的禮器。用來裝盛進貢給上天貢品的器物,后變成為廟宇正門用來調(diào)節(jié)磁場的神器。所以“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
平折沿,口微斂,二長方形附耳外撇弧度較大,銅鼎廠家,器身中部束腰,束腰處有一周凸棱,腹部較淺,附有四個精致的龍形爬獸,平底,下裝三個獸面蹄足。器耳、口沿、束腰凸棱及凸棱以上的器身滿飾細密、繁縟的蟠螭紋,凸棱以下的器身滿飾蟠虺紋。器底附著較厚的煙炱。
熊足銅鼎的形態(tài)
熊足銅鼎通高18.1厘米,口徑17.2厘米,腹徑20厘米,司母戊銅鼎,出土于滿城漢墓1號墓,即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中。
器身呈橢圓球形,鼎的三足為蹲立狀的小熊。小熊作蹲立狀,雙眼圓睜,咧口微笑,模樣十分嬌憨可愛。
鼎腹兩側(cè)各附一長方形豎耳,鼎耳上各有一只伏臥的獸。
鼎耳穿軸,軸穿過伏獸的臀部,使它可以繞軸翻轉(zhuǎn)。
鼎蓋則像一只倒扣的缽,頂蓋微鼓,上面等間距地環(huán)立著四個小獸。合蓋前,先將鼎耳上的小獸掀開;合蓋后,將它翻過來扣在蓋上,再旋動鼎蓋,使伏獸的背正卡在立獸頷下,鼎蓋隨之被閉鎖起來,與現(xiàn)代高壓鍋極為類似。
衛(wèi)恒工藝品雕塑廠建廠20年來,堅持“誠信人,以誠信求發(fā)展,以質(zhì)量求生存”的經(jīng)營理念,大型銅鼎,以精湛的技術(shù)實力和豐厚的資金優(yōu)勢,先后為國內(nèi)外各界用戶制做了各種大中小型銅雕,贏得了客戶的一致好評。清朝道光、咸豐年間于山東梁山出土。鼎高57.8厘米,口徑 23×36厘米,方形,二直耳,武漢銅鼎,折唇,淺腹,
平底;口立雙豎耳,耳上有相峙的雙龍;耳外側(cè)和龍身上飾鱗紋,腹部飾獸面紋和三角紋,四角出脊棱,四足細長,以圓盤分為上下兩節(jié),上節(jié)裝飾獸頭,并有脊棱和二道弦紋,下節(jié)僅飾三道弦紋。腹內(nèi)壁有“太保鑄”銘文。傳系清季山東梁山出土,此太保系輔佐周成王的召公奭。為周初的輔佐重臣,曾封于召,為召公,助武王克商,參與平滅武庚、管、蔡之亂。周后封于北燕,歷仕武、成、康三世。此器具有重要歷史價值?,F(xiàn)藏于: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
企業(yè): 唐縣衛(wèi)恒銅制工藝品有限公司
手機: 13930884666
電話: 0312-4980865
地址: 唐縣田家莊工業(yè)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