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一些少數民族,他們的舞蹈和歌曲比前代音樂更有吸引力。像我了解過的民族樂器就有扎木聶,扎木聶,又稱扎年。它是一種長得類似于二胡的樂器,是一種彈撥樂器,通常同于樂器合奏以及獨奏、伴唱、伴舞等等,可以說是用途非常的廣泛。
骨笛呈管狀,深黃顏色,是用飛禽類的肢骨制成。已經石化成石質。長約150,外徑約15至7毫米。其上有近等距離的五個指孔,孔徑約3毫米。底端有2個約1,5毫米相對的小孔。經過人員試吹,發(fā)音順序由上孔至第5孔,為“D、E、G、A、C?!?/span>
骨笛的年代是依據考古學資料,并運用材料類比學的方法,分析了與骨笛同時發(fā)現的彩陶器皿碎片和有肩石斧等紅山文化時期的材料,確定骨笛的年代為紅山文化時期,距今約五千五百余年。這是已知的,有確切地點和時間的第二支五孔骨笛。
1) 1999年4月北京次展出
左東胡先生 中北京報國集團姜重先生 右攝影大師龐雷先生
2)2000年10月份,北京次展出
紅山文化五孔骨笛于北京再次展出時,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肖興華再次吹響了這支骨笛,聲音清脆悅耳。肖興華說,從事研究河南舞陽賈湖骨笛工作多年,認為8000年前舞陽賈湖骨笛的出土與約6000年前紅山文化骨笛的發(fā)現,在中國古代音樂有必然的聯系。合影留念并在照片后面紀錄了這件事情。
在一些少數民族,扎木念訂制,他們的舞蹈和歌曲比前代音樂更有吸引力。像我了解過的民族樂器就有扎木聶,扎木聶,又稱扎年。它是一種長得類似于二胡的樂器,是一種彈撥樂器,通常同于樂器合奏以及獨奏、伴唱、伴舞等等,可以說是用途非常的廣泛。
它是藏族彈弦樂器。因其設六弦,故又稱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區(qū)、四川、云南、青海、甘肅等地.它常用于歌舞和彈唱伴奏,也用于器樂合奏或獨奏。像這樣的樂器還有像琵琶,天鵝琴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這些民間藝術。
我國的彈撥樂器分橫式與豎式兩類。
橫式:如:箏(古箏和轉調箏)、古琴、揚琴和獨弦琴等
豎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聶等。
彈奏樂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與撥子兩種彈奏方法。右手技巧得到較充分發(fā)揮,扎木念,如彈、挑、滾、輪、勾、抹、扣、劃、拂、分、摭、拍、提、摘等。右手技巧的豐富,又促進了左手的按、吟、擻、煞、絞、推、挽、伏、縱、起等技巧的發(fā)展。
彈奏樂器除獨弦琴外,大都節(jié)奏性強,但余音短促,須以滾奏或輪奏長音。彈撥樂器一般力度變化不大。在樂隊中除古琴音量較弱,其它樂器聲音穿透力均較強。彈撥樂器除獨弦琴外,多以碼(或稱柱)劃分音高,紅木扎木念,豎式用相、品劃分音高,分為無相、無品兩種。除按五聲音階排列的普通箏等外,一般都便于轉調。
各類彈奏樂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獨弦琴外,皆可演奏雙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躍。我國彈奏樂器的演奏流派風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稱和符號也不盡一致。
典型樂器:琵琶、箏、揚琴、七弦琴(古琴)、熱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彈布爾。
全部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竹制口弦(彝族) 、樂弓(高山族) 、琵琶(漢族) 、阮(漢族) 、月琴(漢族) 、秦琴(漢族) 、柳琴(漢族) 、三弦(漢族) 、熱瓦甫(維吾爾族) 、冬不拉(哈薩克族) 、扎木聶(藏族) 、箏(漢族) 、古琴(漢族) 、伽耶琴(朝鮮族) 、豎箜篌、雁柱箜篌。
在一些少數民族,他們的舞蹈和歌曲比前代音樂更有吸引力。像我了解過的民族樂器就有扎木聶,扎木聶,又稱扎年。它是一種長得類似于二胡的樂器,是一種彈撥樂器,通常同于樂器合奏以及獨奏、伴唱、伴舞等等,可以說是用途非常的廣泛。
從遙遠的古代起,藏族的祖先古羌人便居住在青藏高原廣闊地區(qū),從事游牧。到了公元7世紀初,正值隋末唐初之時,“悉補野”部落的首領松贊干布將其他部族兼并后,統(tǒng)一了西藏地區(qū),建立了吐蕃王朝,扎木念定做,定都邏娑(今拉薩)。
在漫長而黑暗的舊社會,藏族人民身受封建勢力的深重壓迫,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渴望見到光明。西藏和平解放并經過民主改革以后,百萬農奴才翻身做主人,開始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扎木聶應用范圍廣泛,除用于合奏或為民間歌舞伴奏外,牧民還經常用來彈唱自娛,有些地方還用于儀式活動。20世紀80年代以來,還出現了新穎別致的女聲扎木聶彈唱表演形式。改良的扎木聶還可用于獨奏,所奏樂曲大多取材于歌舞音樂,較的樂曲有《阿媽勒火》、《達娃雄奴》和《耶幾長木》等。
企業(yè): 天津市民族樂器廠二分廠
手機: 13012256207
電話: 022-86612606
地址: 天津河北區(qū)津浦北路(原南口支路1號)王毅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