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傳承中發(fā)展的民族傳統樂器
如歌似贊,如訴如嘆;如礁石過處,驚濤駭浪;如沃野千里,萬馬奔騰……循著音樂的節(jié)拍,記者走進了區(qū)歌舞團民族樂隊排練室。
室內現場,區(qū)歌舞團民族樂隊隊長、國家二級演奏家邊巴扎西正和隊里的演奏員們進行著日常的排練。“臺上一分鐘,臺上十年功,我們每天都要來這里排練兩個小時,云杉木馬頭阮訂做,寒暑不斷?!笔喾昼姾?,結束了日常排練,邊巴扎西向記者走了過來,手中拿著一把二胡“模樣”的樂器。
“這是畢旺,藏族弓拉弦鳴樂器,漢族稱弦子、牛角胡或胡琴。歷史較為悠久,形狀與漢族二胡頗為相似,發(fā)音明亮、音色優(yōu)美,常用于獨奏和為歌舞、戲劇、說唱伴奏?!绷钠鹱约菏种械臉菲鳎叞驮黠@得有些興奮,云杉木馬頭阮定制,“從形狀上看,畢旺和二胡很相像,可是演奏風格和技法均區(qū)別于二胡,演奏者一般較難掌握?!?/span>
牛角胡藏族弓拉弦鳴樂器。藏語因方言不同又稱必庸、必央、巴汪、日阿雜、則則、扎尼等。漢族稱弦子、牛角胡或胡琴。歷史較為悠久,形制與漢族二胡基本 相同,發(fā)音明亮、音色優(yōu)美,常用于獨奏和為歌舞、戲劇、說唱伴奏。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肅等省區(qū)。尤以川、藏、滇三省區(qū)交界的巴塘、芒康和德 欽一帶為盛行。根卡根卡,是藏族弓拉弦鳴樂器。歷史悠久,來源于古代波斯,早只用于古典歌舞“囊瑪”的伴奏,未在民間流行。20世紀50年代改革制成高、中、低 音系列根卡。音色富有濃厚的高原風味,云杉木馬頭阮,已用于獨奏、重奏、合奏或為民間歌舞伴奏,深受藏族人民喜愛,流行于西藏自治區(qū)拉薩、日喀則等地。
不同的樂器在不同場合下使用,無論是農區(qū)還是牧場,吹、拉、彈、擊各樂種俱全,演繹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而代表藏民族特色的傳統樂器之一便是扎木念。
對于初次接觸藏族音樂的人來說,扎木念或許是個陌生的概念。然而,對于世居高原的藏族人民來說,扎木念再熟悉不過了。扎木念又名扎木聶,“扎”為聲音,“念”為美妙悅耳之意,意即美妙悅耳的聲音或美妙悅耳的琴聲,是盛行于西藏的一種彈撥樂器,在青、甘、川也頗為流行,云杉木馬頭阮廠家,有些地方甚至有“人人會彈扎念琴”的說法,其流行程度可見一斑,它是藏族人民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彈唱藝術形式。
企業(yè): 天津市民族樂器廠二分廠
手機: 13012256207
電話: 022-86612606
地址: 天津河北區(qū)津浦北路(原南口支路1號)王毅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