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電纜登塔/引上敷設工程
4.1 電纜登塔/引上敷設
工藝標準
電纜登桿(塔)應設置電纜終端支架(或平臺)、避雷器、接地箱及接地引下線。終端支架的定位尺寸應滿足各相導體對接地部分和相間距離、帶電檢修的安全距離。
電纜敷設時蕞小彎曲半徑應符合規(guī)定。
單芯電纜應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夾具。登塔電纜夾具一般不大于1.5m。
設計要點
電纜于隧道內(nèi)引上終端塔時,用引上支架固定。
電纜出地面后,地面埋管應進行防水封堵。
施工要點
需要登塔/引上敷設的電纜,在敷設時,要根據(jù)桿塔/引上的高度留有足夠的余線,余線不能打圈。
單芯電纜的夾具一般采用兩半組合結(jié)構(gòu), 并采用非導磁材料。
電纜在終端塔引上敷設固定時,固定金具與終端塔的連接位置應設置元寶鐵連接裝置,中山超高壓電纜廠家有哪些,保證電纜引上彎曲度。
電纜敷設完畢后應及時按照設計要求將電纜在終端塔上用固定金具連續(xù)固定好。
監(jiān)理要點
電纜敷設前,對進場電纜型號、外觀、盤數(shù)量進行檢查,電纜型號應符合本工程設計要求,電纜外觀應無損傷,電纜數(shù)量應正確。
電纜敷設前,巡視檢查敷設使用機具應合格,無損壞。
電纜敷設前,巡視檢查施工人員個人防護用品應完好不損,并能正確使用。
設計要點
(1)隧道轉(zhuǎn)彎處及三通井、四通井應滿足電纜轉(zhuǎn)彎半徑要求。
(2)迎水面鋼筋保護層厚度應為50mm。
(3)主筋宜采用HRB335;構(gòu)造筋宜采用HPB300。
(4)圖紙中應注明鋼筋量。
施工要點
(1)模板與混凝土接觸表面應涂抹脫模劑;不得沾污鋼筋和混凝土。
(2)在澆筑混凝土之前,超高壓電纜,模板內(nèi)部應清潔干凈無任何雜質(zhì),應充分濕潤模板但不應積水。
(3)模板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提高模板的整體剛度。模板接縫處用海綿條填實,防止漏漿。
(4)綁扎的鐵絲頭應向內(nèi)彎。
(5)鋼筋的交叉點可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但在周邊的交叉點,超高壓電纜固定夾,每處都應綁扎。
(6)箍筋轉(zhuǎn)角與鋼筋的交叉點均應扎牢,箍筋的末端應向內(nèi)彎。
(7)在底板和側(cè)墻設置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圈,保證保護層的厚度。
(8)底板鋼筋綁扎完成后,防止變形。
監(jiān)理要點
(1)檢查模板平整度、表面清潔的程度。
(2)檢查模板尺寸、規(guī)格。
(3)保證模板的垂直、水平度,兩塊模板之間拼接縫隙、相鄰模板面的高低差≤2.0mm。
(4)安裝牢固、支撐嚴密。
(5)檢查鋼筋原材質(zhì)量、加工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
(6)檢查鋼筋綁扎應均勻、可靠,應按照圖紙要求綁扎,檢查鋼筋的級別、種類、型號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檢查鋼筋的位置、間距、排拒、搭接長度、保護層厚度、預埋件位置。受力鋼筋成型長度允許偏差 5,超高壓電纜線,-10mm,箍筋尺寸允許偏差0,-3mm,受力鋼筋間距允許偏差±10mm,排拒允許偏差±5mm,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0~ 3mm,預埋件中心線位置允許偏差±3mm,水平高差0~ 3mm,綁扎箍筋間距允許偏差±15mm。
電纜敷設應排列整齊,盡量避免交叉。在電纜終端頭、電纜接頭、拐彎處、夾層內(nèi)、隧道及豎井的兩端、人井內(nèi)等地方,電纜上應裝設標志牌,標志牌填寫應齊全清晰。
監(jiān)理要點
電纜敷設前,對施工現(xiàn)場進行巡視,檢查進場電纜型號應符合本工程設計要求、電纜外觀無損傷、電纜盤數(shù)量應正確。
電纜敷設前,巡視檢查敷設使用機具應合格,無損壞。
電纜敷設前,巡視檢查施工人員個人防護用品應完好無損,并能正確使用。
巡視檢查電纜在敷設后電纜表面距離對地面的距離不應小于0.7m。
電纜敷設圖
電纜敷設圖
1.3回填土
工藝標準
蓋板上鋪設防止外力損壞的警示標識后,在電纜周圍回填較好的土層或按市政要求回填。
回填土應分層夯實。回填料的壓實系數(shù)一般不宜小于0.94,回填土中不應含有石塊或其他硬質(zhì)物。
企業(yè): 中山長能電力技術有限公司
手機: 18676584433
電話: 0760-33826262
地址: 廣東省中山市火炬開發(fā)區(qū)金盛廣場7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