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麗蚜小蜂簡介
周氏嚙小蜂是一種優(yōu)勢寄生蜂,寄生率高、繁殖力強,對美國白蛾等鱗翅目有害生物“情有獨鐘”,能將產(chǎn)卵器刺入美國白蛾等害蟲蛹內,并在蛹內發(fā)育成長,吸盡寄生蛹中全部營養(yǎng),素有“森林小衛(wèi)士”之美譽。
周氏嚙小蜂1年發(fā)生7代,以老熟幼蟲在美國白蛾蛹內越冬,群集寄生于寄主蛹內,其卵、幼蟲、蛹及產(chǎn)卵前期均在寄主蛹內度過。雌蜂平均懷卵量270.5粒,雌雄比為44∶1~95∶1,人工接蜂時雄蜂可忽略不計。
活動場所
七星瓢蟲在不同季節(jié)的活動場所不一樣。冬天,七星瓢蟲在小麥和油菜的根莖間越冬,也有的在向陽的土塊、土縫中過冬。春天,一旦氣溫升到10℃以上,越冬的七星瓢蟲就過來,開始活動,在麥類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夏天,隨著氣溫升高和食物增多,天敵花絨寄甲廠家批發(fā),七星瓢蟲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蟲和蚧蟲寄生的植物,天敵花絨寄甲生產(chǎn)產(chǎn)家,如棉花、柳樹、槐樹、榆樹、豆類等植株上,都能找到七星瓢蟲,有時甚至出現(xiàn)大批七星瓢蟲聚集的景象。秋天,田間七星瓢蟲的數(shù)量減少,它常在玉米、蘿卜和白菜等處產(chǎn)卵,天敵花絨寄甲,這時候,早晚的氣溫較低,七星瓢蟲往往隱蔽起來,不易發(fā)現(xiàn),需在上午7點鐘以后至太陽下山之前采集。
瓢蟲按食性劃分
菌食性
柯氏素菌瓢蟲(Illeis koebelei)亦稱為黃瓢蟲。體長約5mm。胸部上為白底的2個黑斑點,整個翅膀皆為黃色。以白1粉病菌等維生。
十二斑褐菌瓢蟲(Vibidia duodecimguttata)亦稱為白瓢蟲。體長約4mm。體色為黃褐色,有淡白的斑點。以白1粉病菌等維生。
植食性
只有食植瓢蟲亞科為草食性。草食性瓢蟲的特征為,與肉食性瓢蟲相較下翅膀不具光澤。
馬鈴薯瓢蟲(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此二種瓢蟲體長約7mm,在淡褐色身體上有28個黑斑點。馬鈴薯瓢蟲亦稱為大二十八星瓢蟲,身體和黑點比茄二十八星瓢蟲略大。由于它們會集體吃茄子與馬鈴薯的葉子而被視為害蟲。
波氏裂臀瓢蟲(Henosepilachna boisduvali)見于日本沖繩諸島、臺灣蘭嶼等地。以葫蘆科植物的葉子為食。
鋸葉裂臀瓢蟲(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見于日本八重山諸島內的與那國島等地、臺灣蘭嶼。
企業(yè): 北京格瑞碧源科技有限公司
手機: 15600300332
電話: 010-82590623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qū)金溝河路19號20號樓三層3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