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苗種投放密度越大越好一般來講,魚種密養(yǎng)是提高池塘產量的措施之一,但放養(yǎng)密度不是越大越好。池塘養(yǎng)殖各種模式的水體容納量有一個合理的范圍,超出這個范圍就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如果密度過大,產量雖有可能提高,但養(yǎng)成的魚體規(guī)格相對較小,泥鰍絳蟲解決辦法?,從經濟效益角度考慮,反而不合算。密度的加大,勢必提高投餌量,升高餌料系數。過多的排泄物又會使池塘的水質惡化,引起缺氧和魚病暴發(fā)。在養(yǎng)殖過程中,若魚類生長良好,浮頭較少,餌料系數低于一般水平,則證明放養(yǎng)密度合理。如果魚類生長較差,經常出現浮頭,而且出塘規(guī)格小,餌料系數高,黃鱔絳蟲防治電話?,則證明放密度過大,應適當減小密度。此外還要根據池塘條件、水源情況、魚的種類及規(guī)格、養(yǎng)殖模式、管理水平來確定合理的密度。 次數用完API KEY 超過次數限制
在水產養(yǎng)殖過程中,我們經常碰到池塘中氨氮過高的問題,在高密度精養(yǎng)池塘中這個問題更加嚴重,給養(yǎng)殖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下面,就池塘中氨氮的形成、氨氮的危害、氨氮的消除途徑以及氨氮的控制方法加以闡述。池塘中的氨氮主要來源于三種途徑:
(1)水生動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殘餌、動植物含有大量蛋白質,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酸,絳蟲,再進一步分解成氨氮。
(2)當氧氣不足時,水體發(fā)生反硝化反應,亞、在反硝化細菌的作用下分解而產生氨氮。魚類可通過鰓和尿液、甲殼類能通過鰓和觸角腺向水中排出體內的氨氮,以免發(fā)生體內氨。
要產毒的藍藻是魚腥藻、束絲藻和微囊藻。藍藻主要有肝、神經、胃腸接觸性。會引起水生動物出血、呼吸衰竭、腸炎等癥狀。生物處理辦法:采用生物寶兌水均勻潑灑,通過生物調節(jié)水質而消除藍藻,無毒無害,無需做處理,一般兩天左右即可達到水質清爽的效果。青泥苔是絲狀綠藻的總稱,春季隨水溫的上升,在池塘淺水處開始萌發(fā),早期像毛發(fā)一樣附著在池底或者像網一樣懸浮在水中,衰老是絲體斷離池底,成黃綠色漂浮在水面。
企業(yè): 鄭州艾立特水產科技有限公司
手機: 15518655767
電話: 1551-8655767
地址: 河南省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科學大道艾立特科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