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褐馬雞(學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中國特產(chǎn)珍稀鳥類,體高約60厘米,體長1-1.2米,體重5千克,濕地生物多樣性調查監(jiān)測系統(tǒng),全身呈濃褐色,頭和頸為灰黑色,連南瑤族自治縣生物多樣性調查監(jiān)測系統(tǒng),頭頂有似冠狀的絨黑短羽,臉和兩頰無羽,呈艷紅色,尾巴高高豎起。翅短,不善飛行,兩腿粗壯,保護區(qū)生物多樣性調查監(jiān)測系統(tǒng),善于奔跑。
褐馬雞主要棲息在以華北落葉松、云杉次生林為主的林區(qū)和華北落葉松、云杉、楊樹、樺樹次生針闊混交森林中。僅見于中國山西、河北西北部、陜西黃龍山和北京東靈山。1987年調查種群僅有數(shù)百只,根據(jù)2009年文獻報道,中國現(xiàn)存的褐馬雞數(shù)量在17900只左右。被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松雞(學名:Tetrao urogallus):是走禽,共有12個亞種。雄鳥體長87-125厘米,體重3600-5050克;雌鳥體長74-90厘米,體重為1350-2000克。體結實,喙短,呈圓錐形,適于啄食植物種子;翼短圓,不善飛;腳強健,具銳爪,善于行走和掘地尋食;鼻孔和腳均有被羽,以適應嚴寒。雄性羽色鮮艷,巨大的肉冠和美麗的羽毛;跗蹠后緣具距。
早成鳥。棲息于落葉松、云杉、紅松和冷杉的針葉林帶。常在較大的林間空地、林緣及陽坡草叢或灌叢中活動,晚上主要棲宿在落葉松樹上。冬季常在地面的雪穴中過夜。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食性較廣。分布于歐洲、西伯利亞、中亞、蒙古西北部和中國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
黑鹮(學名:Pseudibis illosa):是鸛形目鹮科動物。體長600-680毫米,是一種大型涉禽。特征為頭裸出,皮膚黑;體羽幾乎全為深褐色,內側小覆羽白,肩部具白塊,腿紅色,頸背具淺藍塊。通體體羽深褐,兩翼及尾黑色具藍色金屬光澤,無栗色。 虹膜橙紅色,嘴鉛藍黑色,腳和趾淡粉紅色。
棲息于湖邊、河岸、沼澤、河床、水稻田、淺的水塘和農(nóng)耕地上。喜在較干燥的平原耕地、殘茬地、干河堤等處活動,偶然也到沼澤地。留鳥。常單獨活動。性孤僻而寧靜,不愛鳴叫,活動時悄然無聲。習性類似白鹮,但較少結群,主食昆蟲,兼食蛇和青蛙,也啄食多種成熟的農(nóng)作物。曾在中國西南及東南亞有分布,僅存于印度及婆羅洲。種群呈下降趨勢。
企業(yè): 廣州澳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手機: 18922128751
電話: 020-82185020
地址: 廣州市天河區(qū)思成路35號03棟B座8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