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黑臉琵鷺(學(xué)名:Platalea minor),又名小琵鷺、黑面鷺、黑琵鷺、琵琶嘴鷺,俗稱飯匙鳥、黑面勺嘴,臺灣賞鳥人士則俗稱為“黑琵”。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亦因其姿態(tài)優(yōu)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屬于鸛形目、鹮科、琵鷺亞科,琵鷺亞科的鳥類全世界共六種,其中以黑面琵鷺數(shù)量zui為稀少(已知六種琵鷺當中唯黑面琵鷺屬瀕危物種),屬quan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于故當黑面琵鷺在每年10月至翌年2月渡冬時,東南亞觀鳥者會到處觀測關(guān)注其過冬狀況并統(tǒng)計數(shù)A。黑面琵鷺現(xiàn)時只活躍于東亞及東南亞地區(qū)。僅見于亞洲東部,其特征是全身羽毛大體上為白色,有黑嘴和黑色腿、腳,前額、眼線、眼周至嘴基的裸皮黑色,形成鮮明的“黑臉”。
秦嶺羚牛(學(xué)名: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又被稱為“秦嶺金毛扭角羚”,當?shù)厝擞纸兴鼮椤鞍籽颉被蚴恰把蜃印?,體形粗大,保護區(qū)生物多樣性調(diào)查監(jiān)測系統(tǒng),肩高100-130厘米;尾長15-20厘米;重量250-400公斤。雄性和雌性均具較短的角,角呈扭曲狀,一般長約20厘米。頭如馬、角似鹿、蹄如牛、尾似驢其體型介于牛和羊之間,但在牙齒、角、蹄子等更接近羊,是一種大型??剖巢輨游?。它的兩個長而粗壯的前肢,兩條短而彎曲的后腿,以及分叉的偶蹄這些特點都使秦嶺羚牛能夠適應(yīng)高山攀爬生活。
秦嶺羚牛在每年的二月前后產(chǎn)崽,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調(diào)查監(jiān)測系統(tǒng),每胎一崽。它們生性警覺,聽覺靈敏。 通常是少則十幾頭,多則四五十頭組成羚牛群一起生活。屬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白鷺(英文名稱:Egret):白鷺屬共有13種鳥類,其中有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和黃嘴白鷺四種,汕頭生物多樣性調(diào)查監(jiān)測系統(tǒng),體羽皆是全白,均習(xí)稱為“白鷺”。這4種白鷺均是中等體型(45-90厘米)的白色鷺。與牛背鷺的區(qū)別在體型較大而纖瘦,嘴及腿黑色,趾黃色,繁殖羽純白,頸背具細長飾羽,背及胸具蓑狀羽。大白鷺體型大,既無羽冠,也無胸飾羽;中白鷺體型中等,無羽冠但有胸飾羽;小白鷺和黃嘴白鷺體型小,羽冠及胸飾羽全有。
企業(yè): 廣州澳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手機: 18922128751
電話: 020-82185020
地址: 廣州市天河區(qū)思成路35號03棟B座8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