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近幾年國家大力發(fā)展輕鋼結構,可是對咱們農村人來說,輕鋼結構真的適合農村嗎?住慣了紅磚瓦房配混凝土的房子,突然搬到鋼結構住宅,的確讓人難以適應。即使更大的地1震、臺風導致房屋坍塌、變形也會形成柔性支撐空間保護生命財產的安全。本文就以鋼結構適應性為主旨,講述在農村,是否可性此類住宅。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里的鋼結構主要是“輕鋼住宅”,主要材料是鋼結構框架輔以彩色金屬壓型鋼板,(0.84~1.2mm厚的熱鍍鋅鋼帶經(jīng)冷軋技術合成的輕鋼龍骨)的一種結構體系。這種結構類型在北美歐洲為常見,據(jù)統(tǒng)計調查顯示,95%以上的低層民用建筑,包括住宅、商場、學校、辦公樓等均使用木結構或輕鋼結構建造??梢哉f是北美支撐起了鋼結構的發(fā)展,并逐漸被領國所接受。
有效隔斷了通過墻柱至外墻板的熱橋;樓層之間擱柵內填充玻璃纖維,減少通過樓層的熱傳遞;所有內墻墻體的墻柱之間均填充玻璃纖維,減少戶墻之間的熱傳遞。輕型屋頂及墻面結構,其承重結構材料強度高、厚度薄,用鋼量省,結構重量輕減少了運輸和吊裝費用,基礎負載也相應減少,降低了基礎造價。鋼結構別墅的耐火等級為四級。在墻的兩側與樓蓋的天花處貼防火石膏板,對于普通防火墻和分戶墻用25.4毫米厚(1吋)石膏板保護,以達到1個小時的防火要求,另外在墻體墻柱間與樓蓋擱柵間填充的玻璃纖維建筑隔聲技術,在內外墻及樓蓋擱柵間填充玻璃棉,有效阻止了通過空氣傳播的音頻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