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激光打印機發(fā)展歷史
激光技術出現于60年代,真正投入實際應用始于70年代初期。早的激光發(fā)射i器是充有He-Ne氣體的電子激光管,體積很大,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受到了很大限制。70年代末期,半導體技術趨向成熟。半導體激光器隨之誕生,高靈敏度的感光材料也不斷發(fā)現,加上激光控制技術的發(fā)展,激光技術迅速成熟,并進入了實際應用領域。有的機型使用電極絲放電方式對感光鼓進行充電,有的機型使用充電膠輥(FCR)對感光鼓進行充電。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科研人員,在靜電復印機的基礎上,結合了激光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繼研制出半導體激光打印機。這種類型打印機的打印質量好、速度快、無噪音,所以很快得到了廣泛應用。
激光打印機原理
由激光器發(fā)射出的激光束,經反射鏡射入聲光偏轉調制器,與此同時,由計算機送來的二進制圖文點陣信息,從接口送至字形發(fā)生器,形成所需字形的二進制脈沖信息,由同步器產生的信號控制9個高頻振蕩器,再經頻率合成器及功率放大器加至聲光調制器上,對由反射鏡射入的激光束進行調制。調制后的光束射入多面轉鏡,再經廣角聚焦鏡把光束聚焦后射至光導鼓(硒鼓)表面上,使角速度掃描變成線速度掃描,完成整個掃描過程。其描述的內容都是由計算機編輯軟件決定,與激光打印機沒有任何關系。
有關激光打印機
早期生產的激光打印機多采用He-Ne氣體激光器,其波長為632.8nm,其特點是 輸出功率較高、體積大、是壽命長(一般大于1萬小時)性能可靠,噪音低,輸出功率大。但是因為體積太大,基本已淘汰。激光打印機都 采用半導體激光器,常見的是GaAs-GaAlAs系列,所發(fā)射出的激光束波長一般為近紅外光(λ=780納米),可與感光硒鼓的波長靈敏度特性相匹配。此傳感器是使用布雷格衍射產生的0級光,不產生偏轉,從而經多面轉鏡反射后具有照射位置固定的特點,將其作為同步信號,用來控制高頻信號發(fā)生器的起停,可保證掃描間距一致,消除上述誤差。半導體激光器體積小、成本低,可直接進行內部調制,是輕便型臺式激光打印機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