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6種常見的建筑物房屋加固方法都給您整理好了,千萬記得收藏!房屋加固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講,一是因房屋破損而進行的維護性加固;二是為了使房屋達到一定抗破壞力,如抗能力,而進行的加固。那么,常見的建筑物房屋加固方法有哪些呢,這里我們將對常見的6種方法做詳細介紹。
碳纖維加固法
1. 基本概念
采用結構膠粘劑將纖維復合材粘貼于原構件的混凝土表面,使之形成具有整體性的復合截面,以提高其承載力和延性的一種直接加固方法。
2. 適用范圍
適用于鋼筋混凝土受彎、受壓及受拉構件的加固。
建筑加固等強替換也叫等強代換,是建筑加固中一個比較陌生的名詞,就是2種類似加固產(chǎn)品,強度想的,是否可以相互替換。例如碳纖維加固和粘鋼加固相比,在形式上、加固機理均較類似,本質(zhì)上相當于增加構件配筋,在部分加固中一般可以互相替換,但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果碳纖維布抗拉強度設計值取為2000Mpa,鋼材(Q235)抗拉強度設計值取為200Mpa,可按照0.1mm厚碳纖維布相當于1mm厚鋼板的原則代換。但是,粘鋼加固和碳纖維加固是兩種不同的加固技術,設計方法和假定也不相同,簡單的等待是不合適的。所以要注意以下幾點:
1.碳纖維和鋼材彈性模量基本一致,但碳纖維的抗拉強度是鋼材的10倍左右,所以要充分發(fā)揮加固材料的強度,粘碳纖維需要加固構件產(chǎn)生更大的形變。也就是說,在小變形情況下,粘碳纖維加固應力滯后顯著,所以當構件承載力相差較多時,應優(yōu)先選用粘鋼加固;
歷史建筑的抗震安全問題,是歷史建筑保護和利用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根據(jù) 2008 年頒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保護條例》,歷史建筑是指經(jīng)城市、縣確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為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的建筑物、構筑物。
歷史建筑的建成年代涵蓋了不同的時期。建筑功能包括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等不同類型。建筑結構類型包括了磚混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木結構、鋼結構、土石結構等。
歷史建筑一方面由于建成年代久遠,建成之后經(jīng)受過各種自然或人為的破壞而導致結構性能的退化;另一方面由于在設計時大多沒有進行抗震設防,故一般都不滿足現(xiàn)行抗震設防的要求。
因此,現(xiàn)存的歷史建筑不管是從豎向承載的角度還是從抗震的角度,其結構大多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