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塔吊附墻框——廣東塔機壹號起重設備有限公司,是專門做塔吊附墻的生產廠家
塔式起重機附墻內撐桿,所述附墻內撐桿整體呈十字形,該十字形的附墻內撐桿由兩根呈十字形交叉分布的半梁部件構成,兩根半梁部件之間通過銷軸固定連接,半梁部件的一端設有螺紋套管,螺紋套管與半梁部件之間設有調節(jié)螺栓,螺紋套管的另一端形成直角狀頂緊端,半梁部件的另一端設亦形成直角狀頂緊端。
其采用分體式裝配結構,利用兩根單體半梁部件裝配成十字形的附墻內撐桿,并利用螺紋套管機構實現(xiàn)與塔機標準節(jié)主枝的連結。整套內撐桿的結構設計合理,具有很好的實用性,通用性強,日常使用和維護成本低廉,部件緊固效果穩(wěn)定,施工的安全系數高,產品的裝配結構設計合理,拆卸和裝配較為簡便,易于推廣應用。
安裝塔式起重機附墻時,為保證塔機標準節(jié)局部受力的穩(wěn)定性需要安裝附墻框內撐桿,現(xiàn)有內撐桿為標準定制尺寸,使用的靈活性差,裝配、拆卸、運輸工序均十分不便。
歡迎咨詢廣州塔機壹號了解更多塔吊附墻框報價
塔機附墻——廣東塔機壹號起重設備有限公司,是專門做塔吊附墻的生產廠家
塔吊基礎檢查
塔吊基礎是關系塔吊安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檢查中首先 要關注塔吊基礎地耐力是否符合制造廠家設計要求。目前,大多數塔吊基礎對地耐力的要求一般為200~300kpa,對應查看地質勘測報告,看是否符合要求。對于實際地耐力未達到設計要求的,檢查塔吊基礎是否已進行打樁、基礎加大等相應處理。
對于以下幾種形式的塔吊基礎處理形式,檢查中應特別關注如下檢查點:
塔吊基礎下沉形式
基礎下沉形式是指塔吊基礎底面低于±0.00標高,置于地下室基坑底部標高位置的形式。對于這種塔吊基礎處理形式,應關注塔吊基礎部分的排水,避免積水。廈門市去年曾發(fā)生一起由于塔吊基礎節(jié)積水,影響司機、檢查人員檢查而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基礎節(jié)底座焊縫裂縫,再加上焊縫處鋼材疲勞損傷嚴重而發(fā)生的倒塔事故。
標準節(jié)在機械設備中起著重要作用,例如起重機,塔機,塔式起重機和升降機。合格的標準節(jié)不僅可以提高這些塔式起重機的穩(wěn)定性,而且可以提高塔架,塔式起重機的安全性能,工作效率,甚至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標準節(jié),很多顧客在選擇標準節(jié)時無法抉擇。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哪種標準節(jié)更好。
1、沒有正式的防偽標簽,也沒有正規(guī)制造商的防偽標志。如果不是,這是相對較差的質量,不可靠的質量,沒有耐用性,因此不要便宜,耐用性才是硬道理。
2、使塔吊標準節(jié)更加順利。這樣的總體來說就比較優(yōu)i秀,在各個方面諸如加工,這樣的塔吊標準節(jié)準差不了。
3、抓緊是否良好,每個連接是否靈活,是否潤滑。如果有銹蝕或是各銜接點比較遲鈍,至好不要購買,而且標準節(jié)的庫存一般比較多,而且缺乏保養(yǎng),維護,因此標準節(jié)要注意觀察。
標準節(jié)一般通過高強度螺栓連接采用國家i標準結構,標準節(jié)從四個無縫電機管和三角鋼框架的主要分支焊接而成。橫截面為0.65 x 0.6,其高度為1.508米。標準節(jié)的四個主要肢體的兩側均設計為凸凹結構以進行定位。通常,正常標準段為450-500kg。塔機標準節(jié)的高度有2.2米,2.5米,2.8米,3米四個規(guī)格。塔機標準節(jié)可分為角鋼標準節(jié)(Q235B,Q345B),方管標準節(jié)(135 * 10、135 * 12),扣式標準節(jié)(125 * 12)。
以上就是標準節(jié)的簡單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級風以下只能頂升,如果在操作過程中i風向突然增大,必須立即停車,并加強螺栓的緊固,使上、下塔體連成一體。
頂升前必須先將電纜松開,頂升后將電纜綁在塔上。
10、在頂升過程中,必須剎住回轉部分,并使吊臂沿著引進梁平衡臂和頂升油缸正上方的位置,禁止旋轉等其他動作。
在頂升過程中,如果發(fā)生故障,必須立即停車檢查,找出原因和排除故障之前,不得繼續(xù)作業(yè)。
每次頂升后,一定要做好收尾檢查,確保各種連接螺栓按規(guī)定的預緊力牢固,爬升套架的滾輪和塔身之間有足夠的間隙,液壓操縱桿回到中間位置,液壓系統(tǒng)的電源應切斷。
在頂升之前,應將液壓缸的頂油頂起10-15 cm,然后停下來,看有無滑落現(xiàn)象,確定正常后再開始作業(yè)。
其他交底內容:
地勤指揮高空作業(yè)車駕駛員其他作業(yè)人員現(xiàn)場指揮
工程中對塔吊附墻設置高度有什么要求?
單側凸出小于墻厚及附于轉角墻的柱,外壁凸出部分為內墻計算。
附有鋼筋混凝土外墻的柱子,其凸出部分采用外墻計算;內壁附柱,如柱子的單面凸出部分超過墻厚,可按柱單獨計算。
單側凸出小于墻厚及附于轉角墻的柱子,墻外凸出部分采用內墻計算;雙面凸出墻的,無論凸出多少,都可以按柱單獨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