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多芯片模塊MCM
20世紀80年代初發(fā)源于美國,為解決單一芯片封裝集成度低和功能不夠完善的問題,把多個高集成度、、高可靠性的芯片,在高密度多層互聯(lián)基板上組成多種多樣的電子模塊系統(tǒng),從而出現(xiàn)多芯片模塊系統(tǒng)。它是把多塊的IC芯片安裝在一塊多層高密度互連襯底上,并組裝在同一個封裝中。它和CSP封裝一樣屬于已有封裝形式的派生品。
多芯片模塊具有以下特點:封裝密度更高,電性能更好,與等效的單芯片封裝相比體積更小。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單個芯片封裝的形式分別焊接在印刷電路板上,則芯片之間布線引起的信號傳輸延遲就顯得非常嚴重,尤其是在高頻電路中,而此封裝優(yōu)點就是縮短芯片之間的布線長度,從而達到縮短延遲時間、易于實現(xiàn)模塊高速化的目的。
插入式封裝主要針對中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編輯引腳插入式封裝。
此封裝形式有引腳出來,并將引腳直接插入印刷電路板中,再由浸錫法進行波峰焊接,以實現(xiàn)電路連接和機械固定。由于引腳直徑和間距都不能太細,故印刷電路板上的通孔直徑、間距乃至布線都不能太細,而且它只用到印刷電路板的一面,從而難以實現(xiàn)高密度封裝。它又可分為引腳在一端的封裝形式(Single ended)、引腳在兩端的封裝形式(Double ended)和引腳矩陣封裝(Pin Grid Array)。
引腳在一端的封裝形式大概又可分為三極管的封裝形式和單列直插封裝形式。
典型的三極管引腳插入式封裝形式有TO-92、TO-126、TO-220、TO-251、TO-263等,主要作用是信號放大和電源穩(wěn)壓。
傳統(tǒng)封裝通過規(guī)模效應降低成本,而先進封裝則要與行業(yè)上下游協(xié)同研發(fā),投入大量的資本和資源。我們再來看下,氣派科技的技術實力如何。海思的處理器,市場份額也不到10%。當然在一些細分領域還是不錯,比如匯頂科技的指紋識別芯片。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簡稱 IC)是 20 世紀 60 年代初期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半導體器件。它是經過氧化、光刻、擴散、外延、蒸鋁等半導體制造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