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音階、音律的認識日漸完美,作為樂器的銅鐘的制作也越來越精致,鐘的家族逐漸發(fā)展出鐃、鉦、鎛、鐸、鈴等種類,它們的杰出代表的將若干個不同振動頻率的扁鐘組合在一起的編鐘。
鐘和鼎一樣,也是統(tǒng)治階級王權(quán)的象征,“鐘鳴鼎食”就是權(quán)勢地位的標志。懸掛編鐘,有嚴格的禮樂制度規(guī)定:天子宮懸(四面懸鐘)、諸侯軒懸(三面懸鐘)卿大夫判懸(兩面懸鐘)、士特懸(一面懸鐘)。封建統(tǒng)治者鑄造巨型銅鐘象征王權(quán),這種鐘也叫“朝鐘”,“視朝,官出署,必用以集眾?!?
鐘也是人們心目中崇高。公正、賢明的華夏文明的象征。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著名詩句,就是這和象征的反映。
河北中正銅工藝品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獨立設(shè)計、雕塑、鑄造、制作施工能力的單位。擁有完善的,大型的,先進的生產(chǎn)設(shè)備,并由多位經(jīng)驗豐富的高級鑄造技師指導生產(chǎn)及制作。我公司在大型城市雕塑、園林景觀雕塑、中西方人物雕塑、各類動物雕塑和宗教神佛、銅鐘、香爐等雕塑的鑄造、設(shè)計、制作方面都有豐富經(jīng)驗,尤其對現(xiàn)今逐漸興起的城市廣場雕塑、商業(yè)步行街人物雕塑、精美西方人物風格雕塑更為擅長!
蒙自市新安所有一口明朝時期的大銅鐘,掛在城門上,每天早晨都有人敲鐘報時??谷諔?zhàn)爭時期,大鐘成了警報器,敵機來時敲鐘讓大家躲飛機,等敵機走后再敲一次鐘告之平安。
大鐘的用途且不說,來說說大鐘的故事吧。傳說新安所人到外地收功德鑄鐘,錢多的收起來,錢少的看不起就不要。有一天,走到一位老奶奶家,說明來意,老奶奶孤苦伶仃,家里一樣值錢的東西都沒有,拿哪樣捐功德呢?老奶奶找遍家里的旮旮旯旯,都沒找到可以捐的東西,看到戴在身上的圍腰上墜著一文銅錢,毫不猶豫地摘下那文銅錢,雙手遞給收功德的人,收功德的人看都不看老奶奶一眼,隨手把錢收起來,出門后就把銅錢丟到田里。
等到鑄大鐘時,大鐘正中心始終有一個洞,不管怎樣補都補不起來。啊呀!收功德的人這時才想起來,原來是差那一文錢。悔?。『薨?!千不該萬不該啊,當時為什么會這樣做。真是人在做天在望。這哪是一文錢,是老奶奶的一片心啊!缺“心”怎么補得起來呢?
大鐘鑄好后,鑄鐘的師傅要走了,就告訴新安所人,等我走兩天以后才能敲鐘,新安所人不聽師傅的話,怕師傅做得不好,要敲敲試試,師傅才走到東村就敲鐘,所以鐘聲只傳得到蒙自東村,大約3公里遠,如果聽師傅的話兩天才敲鐘,鐘聲跟著師傅走,鐘聲就會傳得更遠。
故事告誡后人,做人不要嫌窮愛富。做人要講誠信,要相信別人。
它的雄壯和風韻,清朝詩人江權(quán)作詩《武后銅鐘行》贊譽:江上瓊樓百尺高,夜深風雨爭喧號,似聞有物在空際,吼聲動地如蒲牢……視之戒目色斑駁,聽之震耳聲鏗訇。武后銅鐘為何流落閬中呢?據(jù)說,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合州(今合川)慶林觀主蒲真應(yīng)等為取寵于“圣神皇帝陛下(武則天)”而鑄造了一口銅鐘。據(jù)考證,因為鐘重四百斤(唐制),由陸路運往長安太困難,便由水路溯嘉陵江運往長安。運至保寧府(今閬中)時,傳來宰相張柬之等殺武后內(nèi)寵張易之,擁中宗李顯即位,武則天也隨即死去的消息。蒲真應(yīng)覺得現(xiàn)在送鐘已無必要,返回又嫌太重,因此便遺棄了銅鐘,所以使銅鐘流落在閬中,先后放在不同的地方,作為景點的點綴之物。有人以破“四舊”為名,企圖砸鐘賣銅,但不知是誰出面保護,使之僅傷其掛紐,后為閬中中學師生收藏,送交文管部門,保存了古鐘,而天寶塔卻在那次浩劫中毀于一旦,成為人們遙遠的記憶。以前有人說古鐘銘文中刻有當年武則天新造的12個漢字,這實際上是一種錯誤的說法,現(xiàn)在人們公認的只有四字,現(xiàn)將鐘身上的70個字全文抄錄如下:維大周長安肆年,歲次甲辰,拾月癸丑,朔貳日甲寅,合州慶林觀觀主蒲應(yīng)真等奉為圣神皇帝陛下,敬造洪鐘一口,重四百斤,普及法界蒼生并同斯福。朝議郎行合州司馬高德表。70個銘文中并無武則天創(chuàng)造的“12個漢字”,而只有4個生僻字(即武則天造的字)(年)(月)(日)(圣)。產(chǎn)生這一錯誤的原因,主要是文章的作者誤把《保寧府志》收錄的吳省欽《長安鐘拓本書后》一文里的“史稱后作曌十有二文”中的“史稱”誤以為這口鐘上就有“武則天新造的12個漢字”,致使以訛傳訛。武則天新造的漢字究竟有多少?有說十二字,有說十七字,也有說十九字(《康熙字典》“曌”字條下有說明),現(xiàn)在還有說二十四字。下面這些字就是目前被世人所認可的“武則天造的字”——曌(照)、西(天)、埊(地)、⊙(日)、囝(月)、麏(君)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