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材質(zhì)含雜質(zhì)多,鋼的密度偏小,而且尺寸超差嚴重,所以在沒有游標卡尺的情況下,可以對它進行稱量核對。比如對于螺紋鋼20,國家標準中規(guī)定較大負公差為5%,定尺9M時它的單根理論重量為120公斤,它的重量應該是:120X(L-5%)=114公斤,稱量出來單根的實際重量比114公斤小,則是劣質(zhì)鋼材,原因是它負公差超過了5%。一般來說整相稱量效果會更好,主要考慮到累積誤差和概率論這個問題。

具體內(nèi)容包括消除應力退火、完全退火、固熔、正火、正火加回火、回火、低溫消除應力、析出熱處理等。
狹義地說,焊后熱處理僅指消除應力退火,即為了改善焊接區(qū)的性能和消除焊接殘余應力等有害影響,從而對焊接區(qū)及有關部位在金屬相變2溫度點以下均勻而有充分地加熱,然后又均勻冷卻的過程。許多情況下所討論的焊后熱處理實質(zhì)上就是焊后消除應力熱處理。

齒輪軸,圖紙規(guī)定齒部滲碳淬火,無齒一端端部均布6個螺紋孔,位置度要求0.06,且要求防淬硬。在制定加工路線時,主管工藝人員將相關人員召集在一起討論,有兩種工藝流程:涂料防滲、滲碳淬火后硬車碳層,存在防滲不佳機加工困難的問題;滲碳空冷、車碳層、加工螺孔、加熱淬火,存在齒部和螺孔達不到圖紙精度的風險;經(jīng)過大家充分討論分析,并根據(jù)工廠的實際情況將加工流程確定為:鍛坯--等溫正火--機加工(預留碳層)--涂料防滲、滲碳淬火--防滲部位軟化退火--車碳層--加工螺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