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捉知了沒有那么大難度,知了有2種一種是叫喚的(雄性),一種不叫喚的(雌性),通常來講會叫喚的知了比較傻很容易有的時候用手就能逮到,不叫換的非常聰明,經常網還沒到身邊就飛了。知了道具:過去是姥姥用線織出來的網,用個鐵絲圍個圈把織好的網穿在上面然后綁上竹竿,這種工具知了的幾率基本是90%以上,就連啞巴的知了也很少能逃脫。另一種就是用塑料袋穿在鐵圈上面綁上竹竿,這種幾率大概就是60%吧,那時候的塑料袋都是用家里用完的洗衣粉的袋子。
捉知了猴是件有趣的事,每年夏至后下了場雨,有人就迫不及待到村頭的楊樹林去尋,但此時太早,根本找不到。第二場雨,還沒有。第三場雨,也沒有。此時急切的心就懈怠了,不再冒雨去尋。然而第二天再去樹林中搜尋時,卻見滿地新出的洞窩,樹上成串的,讓你頓生悔恨,但這卻宣告了一年中捉知了猴的開始。方法倒無神秘之處,大體有兩種,即挖知了猴和撿知了猴。 撿知了猴很簡單,撿嘛,白送的,就是要費點眼神兒。傍晚時分帶上手電筒出門,村莊外圍的楊樹林子是撿知了猴的之地。農村的地面沒有白瞎的,有點空地被誰占了就種上幾棵樹,時間長了也倒連成一片。
知了又名金蟬,成蟲蛻皮前稱知了猴,油炸金蟬是很受北方人喜愛的一道美味佳肴。夏日的夜晚,很多大人小孩兒都會去捉知了猴,如果在傍晚行動,能在地上摳,如果在夜晚行動,要在樹上照。 比起照知了猴,我更喜歡摳知了猴,因為這個時節(jié)樹下不止有知了猴,還有癩蛤蟆,甚至還有蛇,自詡天不怕地不怕的我,其實對這兩種小東西還是挺害怕的。有一次天黑,我感覺有個小東西在地上爬,以為是剛爬出洞的知了猴,伸手就去摸,結果是只小癩蛤蟆,那種軟涼的觸感,給我嚇得嗷嗷大叫、又蹦又跳,才把心神穩(wěn)住,死活不想再受第二次驚嚇了,所以我捉知了猴,一直是用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