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列管式式熱交換器的防震措施具有什么?下面為大伙兒詳解下。
1、降低殼程流體水流量.當熱傳導管的共振頻率一定時,降低殼程水流量,婉可防止激起共震,但這通常是生產(chǎn)制造實際操作所不允許的.若運作標準不可以更改,可在熱交換器進、出入口管處設計方案沿空掘板,引流筒或液態(tài)出入口調(diào)節(jié)器等,降低殼程進,出入口水流量,使流體脈動飲料值降至低.在其中設定引流筒是避免流體沖洗管教:降低殼程流體進到管教的合理對策.設計方案上還可以用擴大管空隙,更改管教的排序角的方法來降低水流量。
2、提升管子的目振頻率.提升管子的;自'振頻率可大高喊少共震的機遇.提升頻率的合理的方式便是降低跨距電管子的共振頻率寫跨距的平方米反比;跨距減少丁倍,白振頻率約擴大三倍.比如,跨距若降低扔拷,則共振頻率可提升50%.管子空隙處插進呂板或桿狀物來限定管子的健身運動能夠提升管子的自振頻率,這一方式針對熱交換器的U變形督區(qū)能夠合理地避免震動。
3、設定消音隔板.在殼程設定平行面于管子中心線的豎向隔板.能夠合理地降低噪音.隔板的部位應離去駐波比節(jié)而貼近波腹。
4、抑止規(guī)律性漩渦的危害.在管子的外表層軸向盤繞鐵絲或沿軸設定金屬材料條都能抑制或消弱規(guī)律性漩渦的危害,減少功效在管上的交替變化力.:更改折前翼子板的方式以攻轉換散熱管的支撐情況也可減少震動如選用折流桿替代傳統(tǒng)式的折流體不但能夠具有防震的實際效果,還能夠加強變換,降低污漬與殼程氣體壓力。
【管殼式換熱器標準制定歷史】
管板是管殼式換熱器重要的受力元件之一,管板的設計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換熱器的制造成本的高低及綜合性能的優(yōu)劣。管板的強度計算作為管板設計的關鍵一環(huán),一直是許多國家相關部門的研究,管板強度的計算方法也在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
1975年以來,美國的ASME VIII-I嘗試給出適合各種管板類型的設計規(guī)范,在1983年板中給出U形管式換熱器的簡支和整體結構的管板計算方法,在1992年版中又加入了固定式換熱器管板計算方法。法國壓力容器規(guī)范CODAP于1986年出版的非規(guī)定附錄里,給出了包括U形管式、浮頭式、固定式換熱器的管板計算方法。
多年來,主要工業(yè)國家都已有自己的管板設計計算公式或規(guī)定,如英國的BS 5500標準、美國的TEMA、日本工業(yè)標準JIS、捷克壓力容器計算準則、管板計算公式及TEMA修正計算公式、前蘇聯(lián)的鍋爐監(jiān)察手冊及聯(lián)邦德國的AD規(guī)范等。
為促進承壓設備在歐盟成員國內(nèi)的自由貿(mào)易,2002年3月歐盟成員國正式表決通過了修改后的表尊EN13445,并于同年5月30日頒布了該標準版,并且要求,所有與此相抵觸的歐盟成員國同類國家標準遲于2002年11月廢棄。
EN13445適用于設計壓力大于0.05MPa、材料為鐵素體或奧氏體鋼的非直接接觸火焰壓力容器,設計溫度低于以鋼材蠕變控制其許用應力強度的相應溫度,但不適用于如移動式壓力容器、失效后導致輻射影響的核設施上的壓力容器、能產(chǎn)生110度以上過熱水蒸汽的壓力容器等承壓設備。
對于管板的設計、EN13445中提出了兩種方法,一種是傳統(tǒng)方法,考慮內(nèi)外壓、幾何尺寸等因素嚴格計算各種載荷狀態(tài)引起的管板應力,并嚴格校核;另一種是分析方法,通過管板的分析,確定許用應力載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