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根據(jù)福州市閩侯縣甘蔗鎮(zhèn)恒心村的曇石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保存的新石器時期福建先民使用過的炊具陶鼎和連通灶,證明福州地區(qū)在5000年之前就已從烤食進入煮食時代了。
福建省位于中國東南部,面臨大海,背負(fù)群山,氣候濕和,雨量充沛,大地常綠,四季如春。沿海地區(qū)海岸線漫長,淺海灘涂遼闊、魚、蝦、螺、蚌、鱘、蠔等海鮮佳品常年不絕。遼闊的江河平原,則盛產(chǎn)稻米、蔗糖、蔬菜、花果,尤以荔枝、龍眼、柑桔等佳果譽滿中外。福建人民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烹制出珍饈佳肴,逐步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閩菜。
福建菜,選料精細(xì),刀工嚴(yán)謹(jǐn);講究火候,注重調(diào)湯;喜用佐料,口味多變。
閩南
主要指廈漳泉一帶,閩南菜風(fēng)行于閩南及臺灣地區(qū)。
閩南菜具備清鮮淡爽的特色,與潮州菜較為相似,但以海鮮及制品為主。佐料方面長于施用花生醬、沙菜醬等作料。閩南菜的代表有海鮮,海鮮制品(蝦皮,魚丸,蝦丸等),藥膳和南普陀素菜。閩南菜講究根據(jù)本地特殊的天然資源、結(jié)合時令的變化,制作菜品,講究“應(yīng)季”,按季節(jié)物產(chǎn)烹制色香、味、形俱全的好菜,四時不同海鮮與不同季節(jié)蔬菜搭配,講究食材新鮮,原汁原味,鮮甜味覺享受。
龍身鳳尾蝦
龍身鳳尾蝦,系福建福州名菜,成萊后身似龍,尾似鳳而得名。
1.海蝦剝?nèi)ヮ^及身殼(留尾)洗凈用于毛巾將水份吸干;2.用刀在每只蝦背部剖一刀至尾(刀深為蝦身的1/2,切不可剖斷成2片),剔去沙線,用刀面輕輕拍平待用;3.火腿切5厘米長,火柴梗大小的條15條;4.香菇、竹筍切小麥形;5.蔥白切馬蹄片6.小白菜擇洗干凈,待用;7.將一條火腿條,橫放于一只蝦尾的肉面上,撒上少許干淀粉,然后從蝦尾往前卷(蝦尾要露出)成菜肴生坯(15只蝦依法卷上火腿條);8.炒鍋置旺火上,熱鍋下冷油燒至五成熱,將蝦生坯下鍋過油成形,倒進漏勺瀝去油;9.熱鍋留余油在旺火上,入配料、調(diào)料,炒二下,倒入過油的蝦,快速翻炒幾下起鍋裝盤;
這是閩幫菜中的首席名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相傳這道菜是清同治末年(公元1874年),一老板設(shè)家宴招待福建布政司周蓮,由其夫人親自操辦,采用雞,鴨、肉和海參,魷魚、干貝、海米、豬蹄筋、火腿、羊肘、鴿蛋等18種原料,輔以紹酒、花生、冬筍、冰糖、白蘿卜、姜片、桂皮,茴香等配料,效法古人放在紹酒缸內(nèi)文火煨制而成,取名“福壽全”。周蓮大快朵頤,贊不絕口,回去即命衙廚鄭春發(fā)前來求教。鄭在用料上偏重海鮮,減少肉類,味道更加香醇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