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無鹵阻燃劑在阻燃配方中的應用和問題
一、P-N體系膨脹型阻燃劑的阻燃機理一般包括三部分:即碳源,提供酯化反應所需的羥基或者其它基團的物質(zhì)(常為多羥基化合物,如);除了以鹵素、磷其混合物為基礎的“傳統(tǒng)”阻燃改性材料,不少材料公司研發(fā)出不含鹵素的非傳統(tǒng)阻燃體系,這些無鹵工程塑料還具有更高機械和電性能。酸源,提供酯化反應所需的酸(常為含磷化合物,如二次鋁ADP);及氣源,提供體系膨脹發(fā)泡所需要的氣體(常為含氮化合物,如及其鹽)。
二、它們是通過下述相互作用而形成炭層的:
1、在較低溫度(150℃左右,具體溫度取決于酸源和其他組分的性質(zhì))下,酸源會產(chǎn)生能酯化多元醇和可作為脫水劑的酸;
2、在稍高于釋放酸的溫度下,酸與多元醇(即碳源)進行酯化反應,而體系中的胺則作為此酯化反應的催化劑,加速反應進行;
3、體系在酯化反應前或酯化反應過程中熔化;
UL阻燃標準是日常檢驗材料阻燃與否的一種大眾標準,但因是美國標準,通常翻譯過來后,國人對標準的理解五花八門,每個廠都有自己的一套“V0”級,給上游及下游的廠家?guī)順O大不便,以下從常見的幾個阻燃誤區(qū)來分析:
誤區(qū)一
離火自熄才達到V0級
一些小型注塑廠對于評判材料是否阻燃的標準只有一種:離火自熄,也即“材料不能被點燃”,一旦有燃燒,他們便會評為“阻燃不夠”;導致這種誤區(qū)存在的原因是完全不理解標準,只道聽途說的點10秒不能引燃,并且不管你如何解釋,只認自己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