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烏桕喜水喜肥,生長期如遇干旱,就要及時澆水,否則生長不良。危害烏桕的蟲害有樗蠶、刺蛾、柳蘭葉甲、大蓑蛾等。皮油:用途很廣,是制造香皂、雪花膏、蠟紙、蠟燭、甘油、潤滑油和棕櫚酸的重要工業(yè)原料,又可以提取硬脂酸。烏桕樹干:材質(zhì)堅韌,不翹不裂,可做車輛家具,或做雕刻原料。烏桕樹根,還可做晚期血吸蟲病原料。烏桕樹冠整齊,葉形秀麗,秋葉經(jīng)霜時如火如荼,
全緣,兩面光滑均,葉柄細長,頂端有2個腺點。6~7月開花,穗狀花序頂生,花小,黃綠色。蒴果三棱狀球形,10~11月成熟,熟時黑色,三裂,種皮脫落。種子處理與儲藏:種子采收后,進行篩選,去除雜質(zhì)及劣質(zhì)種子,將好種子攤于干燥的室內(nèi)陰干。土壤化凍后即開始整地,按畦面寬1.0m作畦,畦埂寬3.0cm。露出種子時為佳采種期。過早采收,果實未裂,種子發(fā)育尚未完全成熟;過遲采收,會因鳥類食用而采不到種子,所以時機一旦成熟,選擇晴天立即采種。
適時鋤草,本著除草要“除小、除了”的原則,保持苗床無草、土疏松、溝瀝水。修剪主要是抹芽和摘除新梢。自主干開始出現(xiàn)分枝時起,就采取抹去開始抽梢的腋芽或摘除已抽出的側(cè)枝新梢。烏桕主要產(chǎn)地。原產(chǎn)中國分布很廣,主產(chǎn)長江流域及珠江流域,浙江、湖北、四川等省栽培較集中。日本、印度亦有分布。垂直分布一般多在海拔1000m以下。烏桕種子外被蠟質(zhì),影響種子吸水、發(fā)芽,播種前必須進行處理。用自然水浸泡3天,每天換水1次,揉搓脫去蠟質(zhì),進行低溫層積沙藏,沙藏時間從11月中旬到3月下旬,計13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