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燒焦是電鍍的常見故障之一?!盁埂笔且粋€借用詞,指工件陰極電流密度過大而超過工藝規(guī)范上限時鍍層出現的非正常沉積。
不少論述工藝的文獻中都有一個故障表,包括故障現象、可能原因及排除方法。然而實際大生產的情況非常復雜,各電鍍廠的情況差異又很大,沒有一個故障表能包羅萬象。即使比較全的故障表,一個故障現象列有可能原因七八個,具體到實際,到底是哪個原因,還需逐一具體分析。死記硬背故障表未必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只有對故障現象的實質,以及為什么某種原因會造成故障的道理弄明白了,融會貫通,才能結合實驗驗證,找出具體原因。本講將從道理上對引起燒焦故障的多種可能原因進行簡單分析。
燒焦現象燒焦的共同點是:位置總出現在陰極電流密度很大的工件凸出或端頭部位,決不會出現在工件深凹處的低電流密度區(qū)。但對于不同鍍種或同一鍍種的不同工藝,燒焦的外觀表現不盡相同。例如:
對于氯化物微酸性鍍鋅,燒焦呈疏松黑色海綿狀;而對于堿性鋅酸鹽鍍鋅,燒焦呈白灰色粗糙狀,鍍層附著力尚好。
對于青化鍍銅,燒焦呈結晶不細致的磚紅色;光亮酸銅的燒焦呈暗色海綿狀疏松物;而對于多數無青堿銅,燒焦呈暗色較粗糙結晶。
對于鍍鎳,燒焦處鍍層粗糙且常伴有脫皮現象。鍍鉻的燒焦呈灰色無光狀。酸性光亮鍍錫的燒焦則呈暗色霧狀。
電鍍加工行業(yè)發(fā)展
電鍍已經遍及國民經濟各個生產和科學領域中。尤其在機器制造、通訊、交通、輕工業(yè)等行業(yè)已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機械生產中電鍍廣泛應用于提高各種軸類、套類等零部件的耐磨、抗腐蝕性能:在使用于各種高壓墊圈的密封防腐以及各種機械磨損和加工件的修復尺寸等方而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電鍍是制造業(yè)的基礎工藝之一,由于電鍍加工所特有的技術經濟優(yōu)勢,不僅很難被完全取代,而且在電子、鋼鐵等領域還不斷有新的突破。改革開放以后,電鍍工業(yè)也進入快速發(fā)展期,大批境外廠家進入中國長三角、珠三角、環(huán)渤海等經濟發(fā)達、交通比較便捷的地區(qū),其基礎工藝提供方電鍍企業(yè)也隨之涌進。
電鍍加工的應用熱點由機械、輕工等行業(yè)轉移至電子、鋼鐵行業(yè),由單純防護裝飾鍍層向功能性鍍層轉移,由相對分散向逐漸整合轉移。而且電鍍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加,從較早的鍍金、鍍銀、鍍銅到后來鍍鎳、鍍鋅、鍍硬鉻、鍍錫。
電鍍件鹽霧測試標準有哪些
電鍍鹽霧分:中性鹽霧(NSS)、酸性鹽霧(ASS)、銅加速酸性鹽霧(CASS),重點判斷一般采用評級法,少數采用首先銹點法。相應的標準號為:
NSS——QBT3826-1999電鍍中性鹽霧試驗(NSS)法
ASS——QBT3827-1999電鍍乙算鹽霧試驗(ASS)法
CASS——QBT3828-1999電鍍銅鹽加速乙算鹽霧試驗(CASS)法
至于鹽霧檢測終點判定和鹽霧檢測時間要求都是用戶與加工廠商定,國標沒有標準時間。
執(zhí)行與符合標準:ASTMB-117,CNS3627、3885、4519、7669、8886,GJB150,GB/T2423.17《Ka:鹽霧試驗方法》做中性鹽霧(NSS),同時也可做乙算鹽霧(AASS、CASS)試驗。
鹽霧試驗標準本標準規(guī)定了中性鹽霧試驗中性鹽霧試驗中性鹽霧試驗中性鹽霧試驗所使用的設備、試劑和方法。
本標準用于評定金屬覆蓋層的抗鹽霧腐蝕能力,也可用于同一覆蓋層的工藝質量比較。由于影響覆蓋層腐蝕的因素很多,單一的抗鹽霧性能不能代替抗其他介質的性能。所以本標準獲得的試驗結果,不能作為被試覆蓋層在所有使用環(huán)境中抗腐蝕性能的依據,也不能作為不同覆蓋層在使用中抗腐蝕性能的對比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