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婚姻情感心理咨詢
我允許我升起了這樣的情緒
我允許,每一種情緒的發(fā)生
任其發(fā)展,任其穿過
因為我知道
情緒只是身體上的覺受
本無好壞
越是抗拒,越是強烈
若我覺得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緒
傷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1一能做的
就是允許
我允許我就是這個樣子
我允許,我就是這樣的表現
我表現如何,就任我表現如何
外在是什么樣子,只是自我的積淀而已
真正的我,智慧具足
若我覺得應該是另外一個樣子
我知道
我是為了生命在當下的體驗而來
在每一個當下時刻
我唯1一要做的,就是
全然地允許
全然地經歷
全然地享受
看,只是看
作者:海靈格
婚姻情感咨詢
年末,所有獨生1子女婚后都可能面臨的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田子君情感心理咨詢專家對婚姻滿意程度做出了這樣的描述:人們對于婚姻的滿意度隨結婚年頭的增長變化呈現出“U”字形狀,即在新婚后不久和年老時期是夫婦雙方對婚姻最滿意的階段,而40歲前后的某個階段對婚姻的滿意度則會滑落至谷底。在年不可不過,父母不可不陪,獨生1子女夫婦又不會分身術的現實下,更多的恐怕是要多心理上做調節(jié),跳出傳統(tǒng)的思維多想些辦法。例如,帶著父母到婆家過年或帶著父母到岳父母家過年,條件允許下帶著雙方的父母去他們向往的城市邊旅游邊過年(當然,如果能買到票的話),分期“過年”等等,萬不可把在哪邊過年的問題升級為他(她)不優(yōu)先陪我的父母就是不夠愛我不夠尊重我的定論,這定論一出來,問題的方向可就變了。請親朋好友介入反而越來越糟
在婚姻危機到來的時候,很多人采取不斷地找親朋好友訴說的方式,結果反而越來越糟,導致不能有和諧關系,據婚姻專家介紹,這種傾訴促使自己對于夫妻關系越發(fā)有偏見,一遍又一遍地訴說,將對方的各種行徑歸結為主動的和故意的,全部的問題與自己沒有任何關系。所有的記憶其實都在被情緒所控制,在不清醒、不冷靜的時候,記憶也在幫助自己“說謊”、幫助“弱勢”一方強化對方的“惡劣行徑”。在這些不客觀的信息指導下,哪個親朋好友還會不偏袒傾訴的一方?一邊不愿在大城市租窩居,一邊放著老家的大房子又不愿回,那當初人們離家棄子背井離鄉(xiāng)是為什么呢。于是幫你討伐對方反而使得火上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