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婚姻情感咨詢
被分手的一方往往會覺得怎么會這樣:是我做錯什么了?以前都好好的,為什么今天突然說分手?
但是,真的是對方太依賴你而造成的分手嗎?
與你自己就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嗎?
當我這么說的時候,你是不是覺得非常1委屈。
在親密關(guān)系中,我們是因為愛而發(fā)自內(nèi)心的希望對方快樂,并且愿意為他的快樂付出我們所有,但是,這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邊界你必須了解:我們一定要為他人的快樂負責任嗎?
即便是我愛他,即便是我心甘情愿為他付出,但是,當付出超越了我們的自我邊界,而成為責任和理所應當時,我們就會因為不斷的付出而失去了自我,對于對方而言,我們無盡的付出,正是在不斷地縱容對方對我們的依賴。
婚姻情感心理咨詢
我允許任何事情的發(fā)生
我允許,事情是如此的開始
如此的發(fā)展,如此的結(jié)局
因為我知道,
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緣和合而來
一切的發(fā)生,都是必然
若我覺得應該是另外一種可能
傷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1一能做的
就是允許
我允許別人如他所是
我允許,他會有這樣的所思所想
如此的評判我,如此的對待我
因為我知道
他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在他那里,他是對的
若我覺得他應該是另外一種樣子
我允許我有了這樣的念頭
我允許,每一個念頭的出現(xiàn)
任它存在,任它消失
念頭本身本無意義,與我無關(guān)
它該來會來,該走會走
若我覺得不應該出現(xiàn)這樣的念頭
心理小貼士:
主題還真是感慨頗多,因為不只是今天,多年前就有許多來訪者為此糾結(jié)難安了。在老家能生活安穩(wěn)但經(jīng)濟薄弱;在外面經(jīng)濟尚好但居無定所。其實中國人從古至今骨子里就透著一股不喜歡過漂泊日子的心態(tài),可謂“安居樂業(yè)”更是充分明示了安居在建業(yè)之上這一祖祖輩輩的心聲,也正是這個重點讓人們拼死累活的非得弄個自己的“家”,不愿租房住。一邊不愿在大城市租窩居,一邊放著老家的大房子又不愿回,那當初人們離家棄子背井離鄉(xiāng)是為什么呢?不就是為建一個安穩(wěn)的“家”嗎?夫妻的生活,越緊密相連越是矛盾連生,相反,夫妻間的生活保持一定程度上的‘距離’反而更加的甜蜜幸福。起早貪黑地在外熬著不就夢想這一天么?怎么到終于有“家”這一天時又猶豫了呢?
是的,文中說的經(jīng)濟收入方面可能確實比外面差很多,但如果外出人員都回流,生活、消費在中小城市是不是也能帶動經(jīng)濟發(fā)展呢?5倍的月薪差婚前各吃各的,婚后同屋睡覺,同桌吃飯,工資條和銀1行卡都是透明的,誰拿多少怎么養(yǎng)家也是個關(guān)鍵問題。在中國人的感覺里,有家才有幸福,與其在北京,上海那些一線大城市過著無家、無歸屬感的日子,不如回老家享受一家人簡簡單單的幸福生活。
離婚對孩子的傷害超過父母們的想象
現(xiàn)在西方的心理學家都在積極呼吁有孩子的家庭,能不離婚還是不要離。因為在孩子眼里父母就像日出和日落一樣天然,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是無法想象的,如果在他們很小的時候,父母離異,無疑是一件天塌地陷的事情,成為他們心中永遠的黑洞,無法彌補。離異以后的父母如果雙雙再婚,這些孩子又要面對兩個媽媽和爸爸,在4個家長里面尋求平衡,這對于他們幼小的年紀,實在是一種艱難,孩子的心理會變得很不穩(wěn)定,也可能走極端,他們中的一些人將用一生去等待父母的復婚,盡管父母已經(jīng)各自成立家庭,有的人白發(fā)蒼蒼還保留著這一夢想,這種等待甚至會持續(xù)到他們生命的終結(jié)。與此同時,通過張老先生的主動我們也更發(fā)現(xiàn)了老年人內(nèi)心的孤獨和需求,要一下子幫老年解決可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如果生活中我們都將單身老人找伴視為正常需求,就會大大降低阻力。